颜字墨迹中最可靠也最精彩的表现,是他五十岁时的《祭侄文稿》。这件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名作,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轻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初看没有章法,却是照顾了整体的大结构,比初唐的谨守法度有了更多变化。狂草与正楷的相互激荡交融,在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看得最为清楚。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的楷书,继欧阳询之后,是一千年来影响华人大众生活最广大普遍的视觉艺术。一般华人家庭,从学前幼童、小学生的年龄,就开始临摹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一千多年来,颜体字不输给欧体字,可以说是华人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课。不但学写字,也间接认同了颜体字传达的大气、宽阔、厚重与包容。
其次,凡是华人居住的地区,不管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还是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甚至欧美的唐人街,时至今日,只要看到汉字,满街招牌广告或碑匾的字体,也大多是颜真卿方正厚实的正楷。
欧体字并没有大量成为店贩招牌,文字书体广泛影响到民间生活的,无人能与颜真卿相比。只有日本较为不同,日本汉字书体受到王羲之线条飘逸流动的影响更大,是魏晋文人之风。在日本街头看到的招牌字体,王羲之字体可能比颜体楷书更多。
颜真卿的正楷,端正工整,饱满大气。习惯于他的正楷,临摹过太多石碑翻刻的颜体,一旦看到《祭侄文稿》,可能会非常不习惯。
《祭侄文稿》收藏在台北故宫,是公认颜真卿传世墨迹书法最可靠的一件,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仅次于《兰亭序》。然而《兰亭序》真迹早已不在人间,传世的都是临摹复制版本。以真迹而论,《祭侄文稿》可以说是“天下行书第一”。
《祭侄文稿》是一篇文章的草稿,字体大大小小,涂改无数,一开始看可能觉得不够工整端正。但是正因为如此,真正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这样的审美体验,连书法家本人也无法再次重复,后来者的刻意“临摹”往往只能得其皮毛。
传世的《兰亭序》、《快雪时晴》,都是王羲之死后近三百年才由书家临摹的作品。后世把临摹复制当成原作,附庸品位低俗的皇帝统治者,常常误导了书法美学的欣赏品质。
长期被临摹困住,一般俗世书匠也失去了对原创意义的理解,一旦面对最好的真迹,好比《祭侄文稿》,反而会不习惯,找不到欣赏的角度。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五十岁时书写的一篇祭文,一开始写年月日—“维乾元元年(七五八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