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山碧螺春

品味的记忆 作者:郑培凯


在苏州的南郊,过了木渎镇,就是烟波浩渺的太湖。东边有半岛延伸入湖,是洞庭东山;西边遥遥相对的是个大岛,即洞庭西山;其间还有一个小岛,叫三山。一般总称洞庭山,最有名的就是春天产的“碧螺春”茶,秋天产的“洞庭红”橘子。

凌濛初的《拍案惊奇》卷一,形容“洞庭红”价廉物美,比福橘便宜,而另有风味。因此,这项特产至少在明末已经闻名遐迩了。“碧螺春”一名出现较晚,据说是康熙皇帝取的名,因为嫌土名“吓煞人香”太俗气,便想了个高雅的称呼。现在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高档品牌了,各地效颦者不少,但最好的还是出在洞庭东山与西山。

我在清明前一日,和朋友到西山去买茶。在凤凰村一户茶农家里,看碧螺春炒制的经过,对我大有启发,想起了刘禹锡当苏州刺史时(公元八三二至八三四)到西山试茶,写的《西山兰若试茶歌》:“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莞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沏)下金沙水。骤雨松风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我们看到刚采下的茶芽,嫩绿纤幼,真如鹰嘴雀舌一般。茶农就像刘禹锡见到的山僧,满面笑容,说要炒茶给我们看。炒碧螺春的方法,是一个人炒焙,另一人添柴草管灶。茶农夫妇两人颇有默契,隔着一面灶壁,炒起清明前一日的新芽。十五分钟左右,经过翻炒、搓揉,碧螺春就制作完毕,满室芳香。随即在杯中冲上热水,再投茶其中,就看到蜷曲的茶芽逐渐展开,还有云雾一般的白色茸毛在杯中浮沉上下。轻啜一口,真是悠扬喷鼻,清醇彻骨。

刘禹锡过访的西山兰若,应当是西山的水月禅院。题作陈继儒的《太平清话》说:“洞庭小青山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在唐宋期间,这种贡茶称水月茶或小青茶,也就是“吓煞人香”茶的前身。若是不管名称,只讲实质,则刘禹锡在西山试的茶,就是碧螺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