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无奈的选择: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过程(1)

温故(二十八) 作者:刘瑞琳/主编


沈志华

编者按:本文根据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教授做客季我努沙龙第六期 “亚洲冷战的起源:中苏同盟的建立及其后果”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季我努学社是以“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为宗旨,专门研究近代中国、尤其是抗战史的民间学术团体。《温故》特刊登讲座内容,以飨读者。(季我努大家讲坛栏目主持范国平按)我最近刚写了一本书,《无奈的选择:冷战与中苏同盟的命运(1945—1959)》,今天讲的这个题目,主要就是这本书前两章的内容。为什么叫“无奈的选择”,其实我也想了很久。我研究中苏关系有十七八年,关于中苏同盟的起源,有一个总结,主要就是讲中苏同盟的建立:事实上,本来毛泽东和斯大林都没有选择对方,是随着1945年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国内国共两党的关系、国际上美苏的关系相互影响、不断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共和苏共才走上了联盟的道路。此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或者一些历史人物的思想,主要依据的是中国和苏联双方的档案文献。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如果没有档案文献,一般来说这个题目是不能做的,因为历史就存在于档案文献之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可以利用的史料,比如当事人的口述历史也可以做,还有一些当时的新闻或者照片、电影等等,也都是可以利用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档案。比如,现在朝鲜那么紧张,天天电视上演,报纸上登,但是谁说得清楚呢,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就是猜呗,可能猜对了,也可能猜错了。这就不是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就是档案到了解密期,一般是二十五年到三十年,档案可以解密了,然后你才能把这个事情背后的运作过程复原出来,怎么设计的、怎么讨论的,这就叫历史研究。所以我今天讲的中苏同盟建立的过程,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描述这段发生在六七十年前的事情。这里也有一部分是推测,这点我想大家或许也能理解,涉及动机的时候,档案文献其实也解决不了问题,有的可以,比如美国的决策、西方的决策,因为它们的决策程序规定了必须记录在案,包括谁提了什么意见,为什么这样提。比如美国为什么要参与朝鲜战争,中情局、国防部、国务院,都有自己的意见,然后表述出来,再经过国家安全委员会辩论,最后总统拍板,这个过程非常清楚,所以美国参与朝鲜战争的动机很清楚。但是苏联、中国的参战动机就不清楚了。第一,很可能就没有记录。据我所知,有几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根本不记录,当时为了保密,一个字没有。有的有记录,但现在不让你看,没解密呢,所以有些涉及这方面的问题就只能推测决策的动机。当然,这个推测本身没有对与不对,只是合不合理。

以上是我想事先解释一下在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便于大家听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哪些是档案当中所记,我只不过把它总结、抽象出来了;也有一些是我根据这些史实做的推断,比如斯大林为什么发动朝鲜战争,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参与朝鲜战争,这些都是推测,每个人可能有自己不同的推测,那就需要检验一下它是不是合理。所谓合理,第一就是要合乎逻辑,合乎整个历史发展的逻辑;第二要合乎我们已知的史实,如果有任何出入,就说明你这个推断可能是有问题的、不太合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