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赤色人物”从上海涌向武汉(5)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叶永烈


湖北代表团的主席,则是罗章龙。

开幕式十分热闹,陈独秀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可是,那笑容看来有点不自然。

翌日,大会转入秘密状态,代表们前往汉口近郊的黄陂会馆开会。陈独秀手中拿着一大沓稿纸,代表中共中央作了长达五小时的政治报告。从那一天起,直至5月9日大会闭幕,陈独秀的脸色一直是阴沉的——这位中共的建党领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评。30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一致强烈地批判陈独秀,批判他的政治报告!

六年以来,陈独秀一直是中共领袖,虽说那称谓不时变化着: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却被一致推举为“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共最早的最高领袖。

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中央局改称“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依然是最高领袖。

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陈独秀连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初召开的中共“四大”,改设总书记,还是陈独秀当选。

这一回,陈独秀的领袖地位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彻底动摇了。代表们对陈独秀的批评,归结起来,那就是后来由大会通过的《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中一句结论性的话:“我们的党,只注意了反帝国主义反军阀斗争,而忽略了与资产阶级争取革命领导权的斗争。”

陈独秀的错误,被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因为他在国共两党结成统一战线时,只求团结,不讲斗争,对蒋介石一味退让……

就在陈独秀的脸越拉越长的时候,一位28岁,戴着一副黑框圆形镜片近视眼镜的瘦弱青年,成为大会中最活跃的人物。他叫瞿秋白,忙着向代表们分发他在1927年2月写的小册子,书名颇怪,叫作《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后来改名《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小册子批判的是“彭述之主义”。彭述之其人,在中共“四大”上,经陈独秀一手提拔,当选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成了陈独秀的心腹助手。瞿秋白的小册子批的是“彭述之主义”,其实矛头所向,乃陈独秀也!写这本小册子时,党内尚未公开批判陈独秀,碍着总书记的面子,瞿秋白便拿彭述之开刀。那时,瞿秋白称病,说自己肺病复发,其实他躲了起来,埋头写这本小册子。如今,他在大会上分发这本小册子,无疑给了陈独秀重重一击。在小册子里,他批判了彭述之(也就是陈独秀)的17条错误。他尖锐指出,对于党的病症,“必须赶快施手术,暴露其病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