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颗粒物是一个我们相对比较熟悉的概念,它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液体颗粒物。不过,悬浮颗粒物只是一个总称,由于它们的来源不同、形成不同,形状、密度、颗粒大小等都不一样,因此,从光、电、磁等物理性质上来分析,不同的悬浮颗粒物所产生的影响也大不一样。
悬浮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天然来源,比如土壤、土地所产生的烟尘,火山灰,深林火灾引发的烟尘等,而另一个则是人为来源,这主要和我们人为地排放化学染料燃烧所产生的煤烟,建筑行业所产生的粉尘,工业行为所产生的金属尘、水泥尘有关;而且,我们的交通废气排放也严重加剧了悬浮颗粒物的形成,比如汽车尾气、飞机排气等。
一般而言,悬浮颗粒物可以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指由排放源直接排入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颗粒物,由于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及气候条件,它们在大气中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称为一次颗粒物。而二次颗粒物则是由排放源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由于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与周围的物质产生了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从而转化为液态或固态的颗粒物,因而被称为二次颗粒物。
二次颗粒物的影响很多时候比一次颗粒物要强,常见的二次颗粒物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铵盐和有机气溶胶等。它们一般是由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和氯气、氨、有机气体等经化学反应形成的,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更加严重。
颗粒小到10微米以下的悬浮颗粒物中可以随着人们呼吸进入人体肺部,侵入人体后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悬浮颗粒物的多少是空气质量日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在我们选择出行,或者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之前,我们要注意留意空气报道中有关悬浮颗粒物的相关指标,尽量避免在悬浮颗粒物含量多的天气外出,或者长时间处在室外环境中进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