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5)

捏捏小手百病消(彩图版) 作者:周尔晋,周淳,职俊红


下肢按摩穴位及手法

● 推箕门

箕门穴位于大腿前内侧,髌骨内上缘至腹股沟之间。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或拇指罗纹面着力,自髌骨内上缘直线推至腹股沟,反复操作100~300遍。推箕门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用于尿潴留多与揉丹田、按揉三阴交配合;用于小便赤涩不利多与清小肠配合。

● 拿足膀胱

足膀胱,位于大腿内侧血海穴上6寸处。有左为膀胱,右为命门之说。用手指罗纹面着力拿捏3~5遍。主治尿闭。

● 拿百虫

百虫,大腿髌骨内上缘2.5寸处。用拇指按揉30~50遍,拿3~5遍。主治四肢抽搐,下肢痿软。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常与拿委中、按揉足三里合用;用于惊风、抽搐,手法宜重。

● 按膝眼

膝眼也称鬼眼,屈膝90度,髌底见内外膝眼凹陷处。用双拇指或拇食指按揉30~50遍,掐3~5遍。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

● 揉压足三里

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膝眼下四横指(用小儿的手取),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揉足三里的具体做法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才行,如果没有感觉说明你并没有找对穴位。家长可以在自己的身上先试一试,找准穴位后再对孩子进行按压。照这样坚持 2~3个月,就会使孩子的胃肠功能得到改善,使孩子精神焕发,精力充沛。

在这里我也要强调一下,足三里穴也是宜补不宜清。在我的这本书里,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足三里穴,但唯有急救中毒性菌痢患儿一例,用的是指压双足三里附近的高升点。

● 掐揉前承山

前承山,即膝下8寸,胫骨外旁与后承山相对处。用拇指或中指掐5遍,揉30遍,用于惊风、下肢抽搐。常与拿委中、拿百虫、掐解溪合用,治疗角弓反张、下肢抽搐。

● 揉三阴交

三阴交, 顾名思义, 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的交汇处,经常揉这个穴位,对于调理肝、脾、肾都很有好处。另外,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揉了这个穴位,揉三阴交就相当于调理了人体五脏六腑里的三脏三腑。

三阴交这个穴位很好找,就在小儿脚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稍后处。从治病的角度讲,每天揉300下三阴交穴,有强壮、消炎作用,对治肠炎、泌尿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成效。

● 掐揉解溪

解溪, 即踝关节前横纹中点, 两筋之间凹陷处。用拇指掐3~5次,揉50~100遍。主治吐泻、惊风、踝关节屈伸不利。

● 掐大敦

大敦,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用拇指掐5遍,主治惊风。

● 拿委中

委中,屈膝,腘窝横纹中点,两筋凹陷处。用食中指端缓力提拿与勾拨该处筋腱3~5遍。主治惊风、下肢痿软、腰部功能受限。

● 拿后承山

小腿绷紧时,小腿后面有一大块肌肉,肌肉下面凹陷处就是后承山。用食中指或拇指着力穴位拿5遍;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向上或向下直推100~300遍。主治腿痛转筋、下肢痿软、腹痛、腹泻、便秘。常与拿委中配合,治疗惊风抽搐、腿痛转筋、下肢痿软;此穴上推可止腹泻,下推可通大便。

● 揉涌泉

涌泉,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中央凹陷处。用拇指端揉50~100遍,捏3~5遍,自涌泉向大趾方向直推50~100遍。揉涌泉(右脚)能治吐泻,一般认为向左揉止吐,向右揉止泻;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要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常与揉二马、运内劳宫合用,若配合退六腑、清天河水可加强退实热之功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