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猴子与稻米

战国日本I:时间的滋味 作者:[日]茂吕美耶


在众多战国武将中,可以冠上“国民武将”称呼的人应该是丰臣秀吉。一方面基于他那诙谐、开朗、不摆架子的性格,另一方面则由于他是唯一从最底层一口气爬至最高地位的武将。

丰臣秀吉在日本的一般形象是:贫农出身,脑筋灵活,能言善辩,做起事来像火车头,绰号“猴子”……最后成为傲睨全国的天下人。不过,近来学者的最新研究认为他根本不是贫农出身,很可能是相当有力的富农村长儿子。无论是贫农或富农儿子,总之他从小就离家出走,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倒是事实。

此外,“猴子”这绰号也不是织田信长取的,信长只有某次写给秀吉正室阿祢的信中称他为“秃鼠”而已,可见后世写的历史小说影响力有多大。在此我们暂且不管这些问题,先来看看他怎样利用“食”夺取天下。

这位“秃鼠关白”能够爬到天下人地位,说来说去还是织田信长死在本能寺之后第二年,为了争夺主导权与竞争对手柴田胜家在近江国伊香郡(滋贺县伊香郡)打的那场贱之岳合战。

那时,他吩咐沿途所有“座屋”(各种工商专卖权公会)和农家都开放米仓,全体合力煮饭,并准备马匹吃的干草。只要提供家里所有米,事后将付给当时稻米行情的十倍价格。饭煮好后,再用盐水淋湿空稻草包内侧,装进熟饭。装好后,遣人用牛马运往贱之岳。送饭人如果途中肚子饿了,可以直接用手巾或衣服取稻草包内的饭吃,吃多少都无所谓。

用内侧沾湿盐水的稻草包装饭、让运送者用手巾或衣服取饭,目的都是为了防腐。待负载米饭的牛马抵达贱之岳时,稻草已经吸收米饭热腾腾的水蒸气,盐水也渗入米饭中,正好成为现代的饭团,只差外面没裹紫菜而已。

我这个年龄的现代日本人,自家做饭团时,也会准备一碗盐水将掌心濡湿,再把米饭握成三角形、圆形或其他形状;一来可以避免手掌烫伤,二来饭团表面有咸味,如此即便饭团内没有梅子或其他配菜,只要裹上紫菜就很好吃。不过现在百圆商店有卖专门制作饭团的塑胶道具,年青一代恐怕罕见有人亲手握饭团了。

话又说回来,本能寺之变前一年,秃鼠奉命攻打因幡国鸟取城(鸟取县鸟取市久松山)时,也先行高价收购四周地区的稻米,连城内的稻米都被城主家臣卖掉。根据大正七年(1918)国史研究会出版的《吉田物语》记载,城主家臣认为反正可以收割当年的新米,所以只留下少量储米,其他全卖掉换取金银。

结果自7月直至10月25日开城那天,四千多名战斗员与非战斗员不但没有援军,也无军粮,城内化为饥饿地狱。非战斗员的一般男女,甚至不顾危险跑到外城木栅旁摘取杂草吃,而打算翻越木栅逃到城外的人全被秀吉军枪杀。连尸体也成为抢夺对象,无论尸体是父母还是孩子、兄弟姐妹。城内比地狱还惨(以上描述见于竹中重门所著的秀吉一代记《丰鉴》中,重门是秀吉的军师竹中半兵卫之子,《丰鉴》总计四卷,因作者卧病而未完成)。

到了这种地步,城主吉川经家只得开城,在秀吉面前切腹。而这时的秀吉怎么做呢?他命人在城外路边排列大锅煮稀饭,给那些半死不活自城内踉踉跄跄出来的投降者果腹。而且叮嘱一人只给一小碗,因为过于饥饿的人一次吃太多会致死。

天正十八年(1590)最后一次围攻北条氏直的小田原城时,秀吉下令把直辖地的二十万石稻米移至邻国骏河的两座城,并花一万两金子收购伊势、尾张、三河、骏河的稻米,运到小田原附近港口,又准备了二万匹马的草秣。

这时秀吉率领的军队据说有二十六万人。即使这么多人,光这些稻米就足够养他们一年。他先攻下小田原城四周的小城,之后再密密麻麻围住小田原城。然后在山上建一座“一夜城”,再唤来爱妾淀君,也让其他大名自故乡接妻妾过来,时不时地在城外举办茶会、围棋大会、能乐舞蹈等。

小田原城是著名的要塞平地城,连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都攻不下,可秃鼠什么都没做,只是整天在城外吃喝玩乐。三个月后,北条氏直终于举白旗。于是日语又多了一句成语“小田原评定”(另一句是“小田原谈合”),原本是对北条众家臣每天在城内开紧急会议,却始终得不出结论的讽刺,现在则引申为又臭又长的会议或商讨。

如此,秃鼠掌握了整个天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