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寄了一封图文并茂的邮件给我,叫作“不要等”,内容温馨有味:
不要等到别人微笑后才面露慈善。
不要等到被爱了才去爱。
不要等到觉得寂寞,才发现朋友的重要。
不要等到最好的工作,才决定好好工作。
不要等到拥有许多之后,才懂得分享一点。
不要等到失败了,才记得别人的忠告。
不要等到痛苦的时候,才开始祷告。
不要等到分开了,才希望挽回。
不要等到别人受伤了,才乞求原谅。
不要等,因为你不知道要等多久,会等到何时……
很是发人深省的短文。里头说的“不要等”的东西,都是我们平常会等待的东西。为了怕白费力气做“虚工”,我们总是在等待,却在等待与不作为、不选择中,白耗了人生。这是我们最会用自己的手打自己巴掌的伎俩。
不作为,有些时候比做错事好一点,但也可能在原地踏步,只求安全不求长进。我们周遭的环境变动得太快,所谓的“潮流”比过去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或蒙古西征,甚至地理上的泥石流现象更凶猛,过去最安全的地方,后来可能变成最危险的地方。
不选择更是一种明明白白的选择──选择让自己停留在困境里。
如果我们一切都要等待,遵循着“少做少错”、“少做少费力”的安逸哲学,我们的人生可能就是一篇可以定名为“空等待”的文章,这篇文章,套用上述的格式,可以这么写:
我一定要等到别人微笑后,才面露慈善──所以没有人敢对我微笑。
等到被爱了才去爱──始终没有被爱。
等到寂寞了,才发现朋友的重要──朋友都觉得我不够朋友,不久我就没有朋友。
等到最好的工作,才决定要好好工作──因为一直工作不力,所以好职位也轮不到我。
等到拥有许多之后,才懂得分享一些──结果每个人都知道我自私自利。
等到失败了,才记得别人的忠告──永远觉得自己活该倒霉,活在“早知道”里。
等到痛苦的时候,才开始祷告──连祷告都有点心虚。
等到分开了才来挽回、等到别人受伤了才乞求原谅──徒然懊恼自己辜负真情、不知好歹、被人诅咒狼心狗肺,不是所有的伤害都可以弥补、挽回。
等──等了一辈子,等到白头,来不及去爱,也一事无成。
我从不认为,任何“物超所值”的人生是等得到的,成功的人总是在为自己、为别人做些什么;不成功的人,总在等,越等越心急、越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