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登上天安门(1)

走进怀仁堂 作者:董保存


如果在中国评选知名度最高的“门”,天安门肯定当选。

这倒不是因为它金碧辉煌,在建筑史上占有怎样重要的位置,而是因为它早已成为共和国的象征。你想嘛,国徽图案上有它,人民币上防止伪造的标志也是它,就连咿呀学语的孩童唱的歌儿也离不开它,甚至打排球拦网成功了也被称为“天安门城墙”……

在封建社会,这里是皇帝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地方。每当举行重大庆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时,就在天安门颁发诏书。宣读完,诏书用一个木雕的金凤托着从城楼上缓缓系下来,礼部的官员跪在楼下接诏。这就是所谓金凤颁诏。皇帝利用城楼,显示皇权。至于天安门前的广场,也是禁地。百姓不要说从那里走过,就是多停一会儿,也会以“私窥宫门”治罪……

一唱雄鸡天下白。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标志着天安门回到了人民手中。自那以后,广场几经扩建,城楼更加庄严。每逢节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举行重大的国事活动。天安门城楼在人民心目中是崇高的,在崇敬之中,也觉得有几分神秘缥缈,可望而不可即。直到1988年天安门对所有的人开放,老百姓才有机会登上它……

毛泽东第一次上天安门,心情无法不激动,他对着麦克风说:把水银灯打开,我要看看学生们的队伍

不知为什么,人们总爱把天安门和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好像毛泽东就生活在天安门一样。

其实,毛泽东一生上天安门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有人做过比较确切的统计,他老人家总共上过45次天安门。正常情况下,他每年上两次,“五一”一次,“十一”一次。非常情况下,就很难说了,1966年,他老人家一年上了8次天安门——他要发动“文化大革命”,要接见“红卫兵”小将……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已经作古,他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在人们中间流传。同样,他在天安门上也留下许多值得人们回忆和思考的脚印。

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天安门,是在开国大典。一般的老百姓不可能想象,这天毛泽东是清晨才睡觉的。当成千上万的人群涌上十里长街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梦乡。

这些日子,他实在是太忙了,也实在是太累了。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马上要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有多少工作要做,有多少事情要处理。他身为统帅,用日理万机这个词是绝对不过分的。

据当时的卫士回忆,他是中午1点钟才起床的。

从他当时的面容看,他睡得不是特别好——他毕竟是要登天安门,他的心中不能没有波澜。

毛泽东有个习惯,起床以后的第一工作是浏览床头的报纸。今天,卫士不得不打断他的习惯,催他穿衣吃饭。

他穿上了特意为他缝制的“礼服”——这是一套黄色的美国将校呢制服,是特级技师为他精心制作的。

他先来到了中南海的勤政殿,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澜、李济深、宋庆龄、高岗等领导人欢聚一堂,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点50分,毛泽东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下,他们要在这里排队集合,登上天安门。毛泽东自然站在了最前面,朱德、刘少奇等紧随其后。

天安门的东西两侧有两条马道,是供人们上下天安门用的。毛泽东走上马道的时候,的确有一种“马道通天”的感觉,面前是碧蓝的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苍穹,还有那么一两朵云彩点缀。

第一次踏上天安门,心情不免有些紧张,因而,毛泽东的神情是严肃的。他走到天安门的正中央,立正站好,双目炯炯地看着广场上沸腾的人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