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批评的乱象 2

文学的演练 作者:杨利景


在一定的意义上,文学批评不怕乱,很多问题只有在争论中、在辩驳中才能逐渐明晰。相反,如果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失却了争论,失却了喧哗,那这个时代真正失却的恐怕要么是自由的话语空间,要么是批评者自由的思想能力,或者二者均已失却。我们在这里指责当下文学批评的乱象,当然不是企望历史重新回到那个众口一词、整齐划一的“一体化”时代,那样的批评无论表面多么强大,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病态的。并且,任何时代处于常态发展中的文学批评必然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玫瑰和牡丹之间有所不同,鲜花和小草之间高低有异都属正常,唯其如此,才能形成文学批评健康良性的生态系统。这种多样性、多元化在表象上也呈现为一种“乱象”。但是,我们当下的“乱象”好像并不属于这种性质。严格地说,我们当下的文学批评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构成稳定的批评派别。很多我们熟知的著名批评家本身的学术立场和学术观点都往往自相矛盾,今天说东,明天说西,在这篇文章中这样说,到下一篇文章中又那样说,成了“学术变色龙”。

再往深里说,多样性、多元化的文学批评,彼此之间的迥异之处,更多的是文学观念、理论主张、批评方法上的差异,这些差异当然可以带来价值判断上的不同,但是,这种不同绝不是挑战、颠覆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甚至道德底线。好作品就是好作品,差作品就是差作品。可以在具体的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基本的共识仍然可以达成。这种共识得以达成的基础就是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仍然存在。但是,我们当下的文学批评中还存在这种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吗?我想,即便存在也是非常微弱的。为什么一部充满了阴谋、淫恶、丑陋、挑逗的低俗之作,却在某些批评者眼中成了有深度、有思想的惊世巨制?为什么只要有的作家在作品中稍微融入些许温情与善意的成分,就会立即遭到围剿,被斥为矫饰、虚假与浅薄?如果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问题都需要争论,都达不成共识,那这种乱象就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乱象,而是一种病态下的乱象。上个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论及“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时说:“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知道裸体画和春画的区别,接吻和性交的区别,尸体解剖和戮尸的区别,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猫和老虎的区别,老虎和番菜馆的区别……”我想,当代的批评者在摇笔放言之前,是不是也需要把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先搞清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