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这个戏剧名称就叫《玛塔莫尔船长吹牛记》。戈蒂耶并没有将该作品归于任何作者他曾经大声宣布:该剧团的“诗人”刚刚离开这个剧团,西恭纳克已经答应担任此角色,在这之前他要在剧中增添一位喜剧角色——除了他们那份知名作家创作的经典剧目介绍之外,剧团有时还要依赖于一位“诗人”的帮忙,他身兼双重角色(和莫里哀一样),或者什么也不担任。他既负责写新作品,又负责修改和加工旧剧本。名下,而是视之为匿名作者即兴创作的法国或者意大利式的闹剧,而后面的续集更是让人联想到它与一种所谓的带有梦幻特点的笑剧(戈蒂耶称之为“滑稽剧”)有关联。因为戏中的主要剧情框架都是富有典型特征的,这些特征可以追溯到普劳图斯普劳图斯(公元前254—公元前184),古罗马戏剧家,他善于塑造喜剧人物形象。译注。或者米南德米南德(公元前342—公元前292),希腊化时代的希腊喜剧诗人。译注。的作品:如两个年青男女之间的爱情,即前面最先出场的伊莎贝尔和雷昂德尔之间的爱情,后来遭到潘多尔夫老头儿从中阻挠,因为后者想将女儿嫁给喜剧人物玛塔莫尔。很快玛塔莫尔又被雷昂德尔击败,正当他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反击时,又被那位年老的陪媪莱奥娜德夫人挫败,后者向他挥动一张假婚约,而他必须要兑现其承诺。最后玛塔莫尔又被潘多尔夫抛弃,后者最终决定将女儿嫁给雷昂德尔。这出戏剧的叙事,或者说讲述这幕戏的故事情节大约占了12页的篇幅。该叙事是以一种描述方式开始的,运用了未完成过去时来证明动作的持续发展:“戏剧是以典型的资产者潘多尔夫和他女儿伊莎贝尔之间的争吵揭开序幕的。伊莎贝尔借口爱上了一位金发少年,而执意拒绝嫁给她父亲选定的玛塔莫尔船长。在双方都固执己见、互不让步的情况下,伊莎贝尔的侍女泽尔毕娜却拼命地支持着她,因为泽尔毕娜早已被雷昂德尔收买了……”《弗兰卡斯船长》,第110-122页。
这种概括性的叙述似乎不是让小说的喜剧人物出场,而是直接让他们在元故事中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登场。而已经非常熟悉这些人物形象的读者必然就会将这些人物形象与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混同起来,所有读者都如同故事中的观众。这是泽尔毕娜,她在剧中所扮演的戏剧角色就是撩云拨雨的挑逗者形象。此时喜剧演员泽尔毕娜出现在舞台的霓虹灯光下,她要做的就是去引诱已经出现在客厅里的布吕耶尔男爵:“这场滑稽表演赢得了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这位尊贵的布吕耶尔大人一边小声地自诩他的审美眼光很不错,另一边却偏偏看中了其中一位侍女。”这是雷昂德尔,叙述者这样描绘这一人物那颇有特点的肖像:“这是雷昂德尔,他是所有父亲、丈夫、家中顶梁柱的眼中钉,却是所有女人、姑娘及少女心仪的对象。总之一句话,他是她们的梦中情人,也是她们等待已久或者正在寻觅的白马王子,而他应该信守对偶像的承诺,将诗歌、喜剧和小说中所描绘的幻想变为现实……”而此时出场的喜剧演员雷昂德尔却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神态,显得非常洋洋自得,“他被一群太太们簇拥着完全忘乎所以了”——而配上这句非常巧妙的话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双重性格:“利用这个不露声色的游戏,雷昂德尔抬眼看了一下,其色迷迷的眼光越过灯光落到了表情痴迷、略带恳求的侯爵夫人身上,后者不知不觉被羞得面红耳赤了。稍隔片刻,他又将目光投向伊莎贝尔,目光中流露出无精打采、心不在焉的神情,这似乎要表明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和刻意装出来的爱之间的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