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纪念沈从文

2010散文 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纪 念 沈 从 文 叶 兆 言 关于沈从文先生,有许多话可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姑 姑快退休了,忽发奇想要写电影剧本 ,说写就写 ,是写画家司徒 乔。我至今都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做 ,反正是兴冲冲地写了,写 完,也没地方发表,更谈不上谁愿意拍摄。完全 自娱 自乐,就在 自家传阅,每个人都翻一遍。我伯父建议姑姑去和沈从文谈谈 , 听听他的意见,因为沈与司徒乔的关系非同一般。姑姑说,她又 不认识沈先生,怎么可以去贸然见人家。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沈从文与司徒乔是好朋友 ,沈是一个很 侠义的人 ,1 93 1 年徐志摩飞机失事,他以好友身份专门赶到出 事地点,向朋友们报道事发经过。大家都知道沈从文与当年在 北京的一帮文化人关系不错,知道他与胡也频和丁玲有着非同 寻常的交情 ,这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可是与司徒乔 ,如果伯父 不提起 ,我还真不知道 。 伯父形容沈从文说话的神情,与钱锺书小说《猫》描写的曹 世昌还真有些像 ,举动斯文,很小心翼翼的样子,是悄悄地告诉 你 ,仿佛在透露十分秘密的消息。他柔声细语地对伯父说 ,他的 家乡凤凰非常漂亮 ,真的很漂亮 ,如果有可能,应该去一趟 ,好好 6 地看一看。伯父比沈从文小十多岁,因为祖父的关系,当然是与 沈认识,不过他觉得 自己毕竟晚辈,还不够资格从中引见介绍, 非得老爷子亲 自出马才行 ,但是祖父未必就肯做这样的事,沈从 文为人一向认真,对于一个认真的人来说 ,轻易不能麻烦。于是 不了了之,事实上过了不久 ,姑姑的电影热情也消失 了,玩票就 是玩票 ,当不了真的。 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老作家章品镇跟我说过与沈从文有 关的另一个故事。大约文革前 ,沈从文到江苏来 ,考察什么文 物,章向其求字,他迟疑着答应了,说容他回房间再写。章以为 只是敷衍,很多能写字的人都是这么推托,没想到第二天,他竟 然用小楷抄了一大段文字。这事足以说明沈从文的实在和认 真 ,我看过他给王伯祥之子王浞华写的字,也是整篇都写满了, 数一数 ,竟然有几百字 ,一个人老是这么给人题词 ,非累死 了不 可。 很多文化人去凤凰,都冲着它是沈从文的家乡,起码我就是 这样。凤凰古城漂亮 ,湘西的风景迷人 ,如果没有沈从文 ,一定 会大大逊色。2000 年秋天 ,清澈亮丽的沱江边 ,我在沈的墓前 久久徘徊,不远处,有一块他妻子张兆和写的铭文,字数不多,让 人无限感慨。我没有带相机 ,也无纸笔 ,就反复看,当时记住了, 现在却写不出来。大意是沈从文死后 ,大家如此隆重 ,无非锦上 添花 ,而沈生前矛盾重重 ,诸多坎坷 ,却很少有人雪中送炭。 1 949 年 ,祖父到北京没几天 ,便去看老朋友沈从文。见面 的结果让祖父很失望,虽然他们也“杂谈一切”,但是沈从文的 恍惚 ,不近人情的多疑 ,明显的精神失常,让祖父感到揪心之疼。 就在这次见面的一个星期后 ,沈从文用剃刀将 自己的颈子割破 , 两腕的脉管也割伤了,还喝了一些煤油,幸好是在大白天,抢救 及时,生命才得以保存。这段惨痛往事,很长时间都被深深埋 藏,后来被人重新提起 ,基本上都是从政治迫害这个角度人手。 7 政治上的迫害不容置疑,但是面对同样的压力,很多人都若 无其事挺了过来。朱光潜被定性为蓝色作家 ,萧乾被定性为黑 色作家,相比较而言,被定性为粉红色作家的沈从文,罪名似乎 要更轻一些,这一点不仅我今天这么看,在当年,沈从文的儿子 也是这么认为,他甚至还因此安慰过父亲。别忘了沈从文是从 乱世里走 出来 的 ,早在还是一个 毛孩子 的时候 ,他 就 当兵 了 ,见 识过杀人如麻的场面。别忘了他是性格倔犟爱吃辣子的湖南 人,出生地湘西以民风剽悍而闻名,说他仅仅因为害怕才自杀, 这实在是小看了沈从文。 时至今 日,重新说到沈从文 ,不妨有些 医学 的观点和态度 。 从现有记录资料来看,当时的沈显然患有很严重的精神疾病 ,也 就是眼下人们常说的抑郁症。他的不安宁并不是持续的,一会 清醒 ,一会糊涂“,有时候忽然心地开朗,下决心改造 自己,追求 新生 ,很是高兴" ,“更多的时候是忧郁 ,悲观,失望 ,怀疑,感到 人家对他不公平 ,人家要迫害他,常常说 ,不如 自己死了算了"。 有时候事情非常简单,有时候当然不是那么简单。也许我 们还不能完全相信张兆和的话 ,作为沈从文的妻子,她也觉得当 时的压力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认为他只是 自己把 自己打倒了。 压力大小很难判断,不 同的人 ,承受能力肯定不 同。有一段时 间,我十分在意这方面文字,着重研究沈从文 1 949 年前后的心 路历程,并不想得出什么结论,而是希望能够多些观点,多些角 度 ,在不可能中寻找到一些可能。 事实上早在 1 949 年之前 ,沈从文的写作就遇到了严重问 题,所谓个人发展的瓶颈。以小说水平而论,1 934 年出版的《边 城》是巅峰之作,这以后,基本上陷入了拔剑茫然的境地。到了 1 942 年的《长河》,虽然有所突破,但是作为小说名家,他的个人 影响力正在减弱,读者关注度明显减少 ,这固然与抗战的文学大 背景有关,也与小说的深度分不开。说老实话,尽管沈从文的小 尺 说写得很好,但从来就不是个自信的作家,他有足够的勇气,有 农夫默默耕耘的写作耐心,对未来却并不看好。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选择在大学里当老师的原因,与留洋 的大教授相比,沈从文工资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一个教写作 的老师在大学里其实没什么出路,遭人白眼也属正常,沈从文赖 在大学里,也就是杜甫“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的 意思,偏偏最后连这个也难以为继。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当 职业作家是养不活 自己的,在 1 949 年 ,沈从文对前程的最大担 心,显然不是能不能写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折磨已久,也 就不再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而是还能不能继续在大学里当老 师 ,还能不能活下去 : “我应当休息了,神经已发展到一个我能适应的最高点上。 我不毁也会疯去 o” 这是沈从文当时发出的最惨痛声音,生存的恐惧把他彻底 给压垮了,多少年来,沈从文都是以退为攻,可是现在他已经没 什么地方可退。1 949 年是道很高的门槛 ,很多人跨过了这道门 槛,都会感到无路可走。有人看到了希望,不过这希望和绝望异 曲同工,结局都差不多。这其实是一代作家所面对的共同难题, 简单地说,沈从文只是比别人更不善于应变,在与时俱进方面, 他的能力孱弱了一些。五十步千万不要笑一百步,那些具备应 变能力的作家难道就写出了好作品吗? 答案同样也是没有。 回顾过去的历史,我的耳边总是回荡着美国作家福克纳的 声音“,一个真正的作家是拦不住的,如果被拦住 了,他就不 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给为什么不能写作找出一个理由, 可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只要是不写作,就永远会有充足的借 口。我一直会有些不太切实际的联想,如果当时给了沈从文写 作机会又能怎么样,如果让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能怎么样。 把责任都推给社会,把过错都归于环境,显然太过于简单,太外 9 行。写作说到底 ,是写没写,而不是让不让写。冤有头债有主, 怨天尤人怪罪社会,并不能最后解决写不写的问题。小说史从 来都是只关心那些写出来的文字,世界上一流作家的作品被查 禁屡见不鲜,不合时宜有时候恰恰就是好作家的标志,写《尤里 西斯》的乔依斯一生都不得志,帕斯捷尔纳克的《 日瓦戈医生》 当时也不可能在苏俄出版。 据说沈从文是中国作家中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事实 上就算获得了这个奖项,也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真正的快乐。 一个作家最大的幸福 ,是一吐为快 ,是把内心深处想写的东西写 出来。只要这个愿望不能完成 ,只要写作的过程还没有结束 ,作 家的良心就不可能获得安宁。奖励永远是外在的,有时候可能 还会帮倒忙,如果在文革前,诺贝尔奖只会给沈从文带来帕斯捷 尔纳克所遭遇 的同样痛苦 ,成为“西方帝 国主义”的“反华工 具”,成为当时国家的“叛徒”。如果是文革后 ,又可能走向另一 种极端,官拜高位,成为文坛的盟主。即使是没有得这个奖,风 烛残年的沈从文最后也是苦尽甘来 ,享受到了“部级”待遇,配 备了汽车和司机,所有这些 ,对于一个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 , 又有什么用呢。 沈从文此生最大的寂寞,是有一天突然发现 自己不能再写 了,他尝试着各种努力,有劲使不出来,最后只好壮士断臂忍痛 放弃。好在他终于找到了一条退路,这就是文物研究,并在这方 面取得了惊人成就。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对沈从文来说 ,不过 是完成了另一件功德圆满的善事。沈从文的意义在于,他告诉 我们一个人努力去做一件事,只要真努力了,就有可能做好。有 时候想想,写小说真没什么大不了,用不着把它吹捧得太高太玄 乎,小说说到底也就是小说。在给汪曾祺的信中,沈从文说拿破 仑是伟人,我们只能羡慕,学不来,可是像雨果和托尔斯泰那样, 想效法却不太难。 沈从文一生中遇到了两个好时代,前一个时代,是抗战爆发 前的十年,这期间,他的小说从默默无闻,到炙手可热,报刊编辑 和广大读者都十分期待他的文章。然后是生前的最后十年 ,也 就是今天许多文化人怀念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时候,他的小说 从坟墓里爬出来 ,又一次重新获得了读者,获得了声誉 ,他开始 成为标志性的经典人物。 (原 载《书城 ) 20 1 0 年 第 1 期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