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玛纳斯》史诗是柯尔克孜文化艺术和民族精神的巅峰。在柯尔克孜族看来,最杰出的艺术家是“玛纳斯奇”——《玛纳斯》史诗歌者。《玛纳斯》史诗以口头形式产生并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直到20世纪仍然以口头形态存活于著名“玛纳斯奇”们的口耳相传中。而“玛纳斯奇”们的名字被柯尔克孜民众铭记和代代传颂,成为备受人们尊敬、崇拜的人物,在柯尔克孜文化史中享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出类拔萃的“玛纳斯奇”被称为“琼玛纳斯奇”,即“大玛纳斯奇”。他们是一些罕见的具有超常记忆力、非凡想象力、无与伦比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的歌者,不仅熟稔史诗全部的情节和细节、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而且能够在整体叙事框架内尽情发挥、淋漓尽致地演唱,达到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最终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经得起听众审视的史诗变体,形成《玛纳斯》史诗完整的艺术范本,在听众中产生广泛影响,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人们往往把他们的名字同史诗本身联系在一起予以传颂,并赋予他们许多神秘的色彩,乃至把他们神圣化。居素普·玛玛依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玛纳斯奇”中的典型代表,是真正的大师级“玛纳斯奇”。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对于口头流传了上千年的《玛纳斯》史诗以及一生传颂史诗的“玛纳斯奇”们来说,甚至对于习惯于倾听史诗雄浑的演唱气氛的柯尔克孜民族的听众来说,可能都是一个值得回顾和思索的世纪。因为只有到了这一世纪,许多杰出“玛纳斯奇”演唱的内容才开始从口头形态被记录为书面语言,从鲜活的原生态走向固定的文本形态。
在他们中间,居素普·玛玛依可以说是最幸运的一位,他把柯尔克孜族人民祖祖辈辈视为民族之魂的《玛纳斯》史诗带入了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把一个古老的、对于很多民族,尤其是西方民族来说早已不复存在的史诗演唱这一神圣的艺术形态传承到了今天。也许他是世界上最后一位融会贯通的《玛纳斯》演唱大师。
我和摄制组的人跟随居素普·玛玛依走遍卡克夏勒谷地,探访他那昔日的足迹。
这个面积为480多平方公里的四面环山、狭长山谷地带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在我国史书记载中,被称为尉头国,属于西域都护府管辖,柯尔克孜族先民从我国五代(907—960)开始就居住在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
卡克夏勒谷地还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通道。古丝绸之路中路从长安出发到达库车后,经阿克苏、乌什,从卡克夏勒西北部的别迭里山口通往中亚。据说早在汉代,张骞通西域时已凿空此道,成为连接中亚与新疆南部各地的主要交通线,历史上曾繁荣一时,从这条古道迄今尚存的多处古驿站、兵站、烽火台遗址中便可略见一斑。
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现象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全体柯尔克孜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一部分,在整个柯尔克孜族文化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最引以为他们自豪的,就是在这一方土地上产生的史诗《玛纳斯》了,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