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言:在生活中,有时我是一个旁观者(7)

四分之三的沉默:当代文学对话录 作者:傅小平


莫言:我创作的时候担心小说前半部分,读者会读不下去。因为这段生活和当下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对于当下的生活,我是从一个50多岁的中年男人的视角去观看的,这就决定了我所能使用的只是一种旁观者的眼光,而非一种亲历者的感受。现在的流行语,对于浸淫其中的年轻人来说,是他们嘴边天天挂着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甚至本身就是他们发明的。他们对都市生活的介入很深,而我们虽然知道他们喝什么饮料,说什么话,有什么想法,但往往只能在创作的时候想到。而过去的生活语言,我太熟悉了,即使再过多少年,我依然生活在其中,写作时顺手拈来。至于你说到的孤独,这是现代社会的通病,它也必然地会呈现在我的小说里。

傅小平:蝌蚪这个人物融入了不少你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历险,和你的个人经历其实也有一些暗合之处。这个形象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他是叙述人,是他的讲述串联起了整个故事,还在于正是透过这个人物,你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他的处境很能凸显当下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软弱与焦虑。但遗憾的是,在给衫谷义人的信中,我们看到了蝌蚪的“反思”和“忏悔”,但在故事的正文中,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个像话痨一样沉浸在故事的讲述中,不断退缩和妥协,缺少反思能力的蝌蚪。我想,你是否有意在双重文本中塑造出截然不同的蝌蚪形象,一个是当下的蝌蚪,一个是故事中的蝌蚪,让这两个形象在时间的落差中形成一种对话的诉求?

莫言:小说写了计划生育的历史,也写了一代人的共同经历。蝌蚪所经历的种种历史事件,我也亲历过。因为这种重合,我更能感同身受。在我们这一代人这里,忏悔,已变成一个很时髦的名词。其实,通过满口忏悔来舒缓自己的罪过,这本身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因为忏悔并不解决任何问题。蝌蚪顾念自己的私念,为着个人的名利,结果使已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妻子死在了手术台上。到了晚年,他貌似对此有所悔悟,但还是做了有悖人伦道德的事情——让侄女辈的陈眉代孕生了一个男孩。尽管这是小狮子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的一个举动,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以后,蝌蚪说服了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么一个事实。他既满足了自己想要儿子的潜意识,又满足了自己赎罪的心理需求。然而,这对陈眉造成的痛苦可想而知,在《蛙》的剧本里,我就对这种痛苦做了充分的展现。相反,姑姑有一句话说得很到位,她认为死不是一个赎罪的方式,善行也不是,忏悔的最好方式就是熬着,忍受各种各样的煎熬。

所以,在小说里,蝌蚪反思到什么程度上,是很值得怀疑的。我明白,作为读者,很多人会希望我赋予蝌蚪更多的思考能力,甚至希望我能把自己的思考通过蝌蚪这个人物带入到小说中去,或许这样才足够深刻。但我知道,作为小说家,我的认识不会比一些专门的人口研究专家深刻,或许相比普通百姓都高不到哪儿去。我所能做的,只是用我的情感和经验,写好故事和人物,同时正视一个事实——作为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计划生育涉及灵魂深处最痛楚的地方,也涉及中国文化传统里面最古老最保守的这一块。若我的所指能引发某些专家和读者的思考,我就心满意足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