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某哥们讲拉黑了一个“朋友”。他说当年在学校做辅导员的时候他就对某个社团照顾有加,谁想这个社团的负责人一直看不惯师兄,不过面子上也算过得去。这位师兄一直希望通过努力或者善良等等打动这负责人,结果这脆弱的友谊始终伴随着这位负责人的时不时对此哥们的冷嘲热讽。终于,某次负责人对此哥们留言出言不逊,这哥们把他训斥一番,然后拉黑。听到他当年希望让此“渣友”体谅认同而付出的努力,再看他拉黑此“渣友”时候兴奋的表情,让人不胜唏嘘。
一姐妹和某闺蜜“分分合合”好几次了。原因就是此闺蜜有个男朋友,闺蜜和闺蜜男友经常吵架。每次吵架都要分手,闺蜜都过来找这姐妹,姐妹就跟闺蜜一起吐槽此男友如何“渣男”。结果没过多久闺蜜和男友复合,男友就反感此姐妹,然后闺蜜就跟着男友走了且疏远此姐妹。之后闺蜜和男友又闹分手,此姐妹又张开怀抱,又跟闺蜜一起吐槽,谁料闺蜜又回到男友怀抱。诸如此类,循环往复。后来此姐妹一怒绝交,感慨:“一直以为丧失个朋友会很痛苦,原来和矫情的贱人绝交是这样的爽啊!”
某师兄颇有才气,一度红遍社交网络。某次网络发文章被大家骂得狗血淋头,很多人都涌过来骂他。个别小人一直坚持黑他。他也没怎么理会,某位一直黑他的“贱人”竟然找他帮忙宣传某东西,被师兄当场回绝。后来,另一位创业的同学向师兄求助帮忙宣传,提出股权分红等等。师兄回答:“老弟我不要你什么分红,不过这事死帮到底,当年我人被骂成狗,你替我站出来说过话。不帮你我帮谁。”是啊,想想那个坚持黑师兄的贱人,这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师弟当然要力挺一下。
对于友谊,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包容”“忍让”“胸襟”“气度”等词汇。仿佛这是一个只有退让和妥协才能获得与维系友谊的世界。关于待人接物的标杆都是某禅师劝某少年要“唾面自干”,或者耶稣告诉世人“打你左脸要给右脸”之类的经典社交案例。仿佛你牺牲越大,忍让越多,你就越值得拥有高质量的友谊,越匹配更广大的朋友,你的人格就越伟大,你的胸怀就更宽广。
然而我们把人性中的美好过分夸大了。现实告诉我们,小时候的意识灌输很多都建立在高度理想化的社会基础之上。就像从小我们被教育“见到弱者要给予帮助”,但是事实上我们长大后发现很多人利用我们的善良和真诚不断做着欺骗和伤害我们的事情。无论我们给予街头伪装成乞丐的骗子们多少援助,他们都不会感激,而会嘲笑和谩骂我们的善良和真诚。比起“帮助弱智受到欺骗”,我们灌输了不仅有善良、真诚和爱心,还有友谊、情感和希望的“给予朋友的帮助却没有好下场”更让人心寒甚至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