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一)

民国旧梦 作者:智效民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始终生活在一个与时俱进的梦想之中,以至于常常分不清是梦是幻、是睡是醒。如今我已年近古稀,借此机会把这些梦想梳理一下,或许能看出些玄机,发现点奥妙。

记得早在1952年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听大人们说:“苏联人吃的是牛奶面包,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因此,“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便成了那个时代的“中国梦”。谁知没过几年,苏联专家纷纷撤离;又过了几年,中苏论战开始,原来“兄弟般的友谊”变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

1958年上了中学以后,“人民公社是金桥,共产主义是天堂”,又成了整个社会的“中国梦”。与此同时,为了实现“超英赶美”和年产1800万吨钢铁的“宏伟目标”, 学生不上课,农民不收秋,市民们砸铁锅、建高炉、住宿舍、吃食堂,完全牺牲了个人生活。谁知没过几天,食堂的饭菜变成了大锅清水汤,炼出的钢铁也根本不能用。紧接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席卷全国,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进入60年代,伟大领袖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我在高考时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被大学拒之门外。为了消除自己身上的“阶级烙印”,我怀揣“上山下乡炼红心、争当革命接班人”的梦想,于1964年主动下乡插队。“文革”开始以后,我看到许多流传出来的内部文件,才知道上山下乡根本不是培养接班人的百年大业,而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察觉到上当受骗之后,我便从幻梦中惊醒,开始思考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是这样。

“文革”开始时我还在农村插队,生产队的高音喇叭整天播放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的新闻。生产队有两个饲养员,都是一贫如洗的老雇农。按理说我是来接受他们再教育的,但是每当二人听到“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呼喊声时,就会说一些非常朴实的难听话。熟悉以后,我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贫穷,连媳妇都没讨到?他们说是因为自己抽大烟不争气,才落到如此地步。他们的情感和语言从根本上动摇了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并开始对阶级斗争论和历史决定论产生怀疑。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读了许多禁书,再加上从小就有阅读《参考消息》的条件和习惯,所以对两报一刊非常反感,觉得它们的宣传不是骗子说谎就是痴人说梦。

“文革”结束前后,“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又成了举国上下的梦想。但是到了“本世纪”结束的时候,人们却被“跨世纪”的争论和“世纪末”的传闻所忽悠,唯独忘了“四个现代化”的承诺。

进入21世纪,最早将“梦想”当作大众话题的大概是一档选秀节目。2004年,CCTV经济频道为了改变《非常6+1》收视率的低迷状况,推出了一个名叫《梦想中国》的栏目。据有关编导介绍,这是一档以梦想为概念、以时尚为手段,“帮助普通老百姓实现明星梦”的大型文艺类节目。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梦想”与“选秀”的结合,似乎可以为执着于文艺的青年男女提供一个改变现状甚至一夜成名的机会。后来,许多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梦想秀”之类的电视节目。这些节目或邀大牌明星或引进国外模式,吸引着广大观众的眼球。

然而,在一个以权谋私甚嚣尘上、金钱铺路不足为奇的社会,在教育、住房、医疗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有谁知道那些“成功”的路上,有多少竞争的辛酸、拼搏的痛楚呢?在这条路上,又有多少不顾自身条件而误入迷途、屡败屡战、甚至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追梦人呢?总之,当人们纷纷放弃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把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当作自己的梦想时,就很容易造就一个病态的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