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古文章未尽才(2)

千古文章未尽才 作者:刘志琴


这一创举在学术界得到热烈反响,吕思勉率先推出白话史学《中国简史》,顾颉刚评论这是“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一时间,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陈衡哲的《西洋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等等,都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文风,得到读者的好评。在通俗史学中,佳作甚多,规模最大的是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写得最为生动有趣的当数陈穉常的《中国上古史演义》。然而这一通俗史学尚未充分展开,就因民族革命战争无暇顾及而自然搁浅。

真正使史学走向通俗化的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由吴晗领衔的动员各路专家撰写小丛书的大动作。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历史著述,恢复了劳动人民的历史地位,成就了新中国史学的辉煌业绩。然而由于阶级斗争的扩大化,一部丰富多彩的历史变成阶级斗争史,强烈的政治性和观念性冲淡了史学的平民色彩。写作的程式化和千篇一律的说教,使历史读物成为枯燥无味的政治教科书,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为改变这一局面,吴晗以史学界权威和北京市副市长的身份,发出呼吁:“为了我们的干部、工人、农民、士兵,也为了我们的孩子,我有权力提出这个要求,要求各方面的学者、专家也来写一点通俗文章、通俗读物,把知识普及给人民。”并强调这“是一件极为重要、刻不容缓的事情”。

吴晗不仅著文提倡,向史学界游说,还亲自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在他的大力推动下,这套丛书从1958年开始累计出版近300种,印数多达1000多万册。与此相应问世的,还有陈翰笙主编的《外国历史小丛书》。这两套大型通俗历史读物都设有专门的助编机构,聘请著名的历史学家执笔,开创了大专家写小著作的新风气。每本书二三万字不等,题材多样,短小精致,通俗简练,每册至少发行10多万册。当人们津津乐道今日流行口袋书时,殊不知,这可追溯到五十年前这两套小丛书。它们所具有的多样性、通俗性和权威性,是当今很多时尚读物无法比拟的。

吴晗本人就是撰写通俗史学的高手,他的《廷杖》、《论贪污》、《谈三字经》、《海瑞骂皇帝》、《古人的坐、跪、拜》、《历史上对君权的限制》等等,以及结集出版的《灯下集》、《春天集》、《投枪集》等历史随笔,都以明晰流畅的笔法,睿智深刻的思想,准确无误的历史知识,引人入胜,非常畅销。明史专家王天有教授评价说,吴晗的历史随笔是他最闪光的亮点,每篇文章举重若轻,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