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跟郭威,学郭威(1)

武夫仁心:太平天子赵匡胤 作者:刘路


二 跟郭威,学郭威

攻心的秘密

在那个允许草根儿逆袭的时代,郭威是一颗明星。

郭威,字文仲,邢州人。因脖子上有一只飞雀的刺青,人称郭雀儿。这个倒霉孩子不到八岁就成了孤儿,后来由姨妈抚养,生活贫苦。他十八岁参加地方叛军;四年后,叛军被唐庄宗扫平,部队被收编,他也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

由于郭威识字,算术又说得过去,因此还兼任军队文职人员。一个偶然的机会,郭威成为大将石敬瑭的属下。石敬瑭乃唐明宗的驸马,骁勇善战,谋略过人。郭威敏锐地意识到:贵人,就在眼前。

但石敬瑭位子太高,郭威根本够不着。就在郭威愁眉不展之际,柴氏出现了。

柴氏曾是唐庄宗的侍妾。唐庄宗崩殂,她被唐明宗遣返回乡。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柴氏在黄河水畔偶遇郭威,一眼认定这个气场强大的汉子是个大英雄,便以身相许,并带来大批嫁妆作为郭威的事业资金。郭威在柴氏的劝导下,博览群书,才智顿开;又在她的指点下,投靠石敬瑭的心腹、牙门都校刘知远,从此飞黄腾达,直到成为汉高祖刘知远的托孤重臣。

可惜,柴氏耗尽心力,也未能亲眼看到郭威逆袭的那天……

乾祐元年(948)上半年,大汉西部的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三镇相继叛乱,朝廷派去镇压的军队屡战不胜,形势危急。

如今的郭威已是大汉枢密使,专掌征伐,同宰相兼枢密使杨邠、三司使王章、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史弘肇共秉朝政。然而,这个决策群体的成员不是胥吏就是武人,将制度建设弃之一旁,政局昏暗,前途不明。

首席顾命大臣宰相苏逢吉不学无术,品德欠佳,固然被排挤在外;名高望重的文人领袖冯道也只能在太师府坐冷板凳。这是唐灭以来,文人最不得志的时代。

到刘承祐即位为止,冯道先后在燕、唐、晋、辽、汉五个朝廷里做过官,侍奉过十位皇帝,而且最近二十年,基本不是做宰相,就是做名望最高的三公、三师,位子比皇帝坐得都稳。可这样的荣耀,却成为人们诟病他朝秦暮楚的铁证。

冯道对这些诟病颇不以为意,他是个干实事的人,对虚名倒是无所谓。可偏偏他现在身居高位,却无半点实权,门可罗雀,空有虚尊。

不过,郭威倒不认为冯道已成明日黄花。郭威知道,冯道的力量,并不在于朝廷给他多大权力。冯道一句话,往往能够扭转天下颓势。

李存勖为晋王时,因赌气而要“退位让贤”。冯道力谏“若让敌人知道,以为我们君臣不和”,浇灭了李存勖的肝火。

李嗣源自恃谷物丰收,冯道只用一首诗,就敲醒了盲目喜悦的明宗皇帝。

辽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冯道一句“此时百姓,就算佛祖也救不了,只有皇帝能救”,保住了中原百姓未受夷灭之祸。

曲言达意,文士冯道以自己的方式,四两拨千斤,默默影响着武夫执掌的国家。

也许正是知道冯道这四两的重要,即将率军西征的郭威专门跑来向他请教平定三镇之策——这与杨邠等人相比是多么不同。

冯道只是淡淡说道:“李守贞自恃老将,军心归附。文仲你不要爱惜朝廷的财物,多多赏赐给士卒,这样士卒自会归心于你,李守贞之势也就不攻自破了。”

花重钱,让士兵为自己效力,这不是五代时期的“优良传统”吗?冯老儿果然又在敷衍应酬,明哲保身。

可郭威已知晓冯道的意图。冯道什么都没说,却也什么都说了——攻心为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