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结尾出现黑白新闻片:二战结束,苏联入侵东欧,柏林墙的树立和坍塌,波兰解放。忽然他来到了家门口,从花坛下取出钥匙,打开房门,和妻子痛哭相拥。这就是历史,走过残酷、折磨、谎言与背叛,那仅存的求生意志支持他走到最后,得到了人性的宽恕和回归。是的,自由在路上,那我们的路又在哪里?
以此片致敬历史中那些无名的幸存者和亡者们。
《玛丽和马克思》:悲伤的故事,温暖的感觉。
导演:亚当·艾略特
主演:托妮·克莱特/菲利普·赛默·霍夫曼/艾瑞克·巴纳
上映日期:2009奶奶4月9日
1976年,8岁的玛丽·黛西·丁格尔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个小女孩,喜欢动画片“诺布利特”、甜炼乳和巧克力。玛丽的妈妈是个酒鬼,而在茶叶包装厂工作的父亲平日只喜欢制作鸟标本。孤独的玛丽没有朋友,某一天心血来潮给美国纽约市的马克思·杰瑞·霍罗威茨写了一封信询问美国小孩从哪里来,并附上一根樱桃巧克力棒。44岁的马克思患有自闭症及肥胖症,碰巧也喜欢看“诺布利特”动画片及吃巧克力。二人的笔友关系从1976年维持到1994年,期间各自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直到成年的玛丽终于来到纽约探望她的朋友,马克思。
这部没有惊心动魄的视觉特效、没有英雄主义渲染、也没有大规模的宣传造势的偏独立电影所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却多过任何一部3D大片。我一点也不会觉得电影的开头有点闷,反而正是那种如流水般慢慢叙述的旁白让我感到喜欢。有点天然呆的玛丽总是挂满疑惑的表情,但他们单纯而平静的诉说却可以让人心平气和。这部电影足够缓慢拧干我的心脏,直切神经末梢以为被隐藏完好的疮疤。良药总是苦口,如果说《UP》是一部脱俗的成人童话,这部电影就是剖析我们精神世界的手术刀。
关于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感情,那还有什么疑问?不就是爱吗?不然还能是什么呢?然而爱有很多种,就像玛丽和马克思也是很多种当中比较特别的那一种,他们的爱也是很多种爱里面比较稀奇的那份爱,所谓“相爱”并不是恒等于“结婚生子,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如果这样去局限这个词,人类的爱未免太少太单调了。爱,是陪伴和理解。玛丽是马克思帽上的小红花,马克思是玛丽点不掉的朱砂痣。两个一直在讨论爱、最不懂得爱的人,却似乎完成了爱的最高境界。所以爱没爱到,心里知道,如果看电影的人觉得那是爱,那自然就是爱。
马克思最后说:“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非完美,而我一样,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一个人,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还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平坦,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和我的差不多,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