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房,一些必须要处理掉但又有些舍不得的书,实在叫人有些为难。不管怎样,这些书籍跟自己一起过了不少时光,多多少少留了些记忆在其中:买它时的境遇、读它时的心情、束之高阁偶尔一撇撇到它时的一点心动或者无动于衷……这些感受,在将要丢弃它的时候,总会一股脑儿跳将出来。而这些碎片式的境遇、心情、心动和无动于衷正是形成现在这个自我的必不可少。
如此则想到自己去旧书肆淘到一些旧书,书上有原主人留下的折痕、笔迹、一个号码、一张车票、一片被蠹虫啃噬过的叶片、几滴水(泪)渍等等,这些和他们切身关联的断片、密码,那么他们在处理掉这些旧书的时候是否也有一些和现在我一样的心情?或者他们也能想象得到,终究有一天会有一位有缘的爱书人将其得到,得到者看到这书里的岁月痕迹,像一个蹩脚私家侦探做了许多无厘头猜想,却苦苦不得其门而入,他黠慧一笑……
一位认识十多年的朋友要远离这个城市了,且大有一去不回头之势。他藏了不少图书,如今要散去,他打电话约我去家中取书,我简直乐坏了。但他多少知道我阅读之偏好,为了省功夫,说已经给我打包整理好了。这又令我的快乐大打折扣,这真有点像“我本想无拘无束自由恋爱,但得到的却是古板陈旧的包办婚姻!”你知道那种在书堆里一本本挑选,尽管有时会疲累,仿佛迷失在丛林,但突然蹦出来自己非常心仪的那一册——握它在手紧紧不放——这狂喜和幸福真有如千里姻缘一线牵。
但包办婚姻也有其特殊和甜美之处,因为结婚那一日正是恋爱之开始,这样一来,往后就还有大把的时光处于新鲜和热烈之中。不像自由恋爱很久之后才结婚,那时候激情已耗干,新奇更不在,婚姻只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维系。不过幸运的是,好女如书(或说好书如女),但凡它们是真好、是真正的有价值,那是需要一辈子去亲近它、发现(掘)它、体验它、感知它的。人在读书,书也在读人,几个回合之后,就知道彼此大概可以一起走多远。
到了朋友家得到了相赠之书。也许他有些理会我这种被人“包办”了的复杂心情,为了补偿我,他就叫我帮他一起整理剩下还没有处理掉的书籍,我们有不少共同的朋友,有几位还算是比较喜欢书的。我们在他凌乱的书房里一边挑选一边整理,商量着这几本给135,那一堆给246,另一捆给357,那一套给54b7……
如此一来,我也做了一回包办他人者。(当然这过程中我看到还有自己满意的,我是毫不犹豫据为己有的。)别人我不敢说,我敢保证我为54b7挑选的那套书,她肯定会很感谢我。前几年有一次朋友召集大家在他家会餐,结束后我同54b7一起离开,在路上她曾跟我说她太想把那套书据为己有了,那个版本坊间已经找不到了。但54b7很长日子没在这个城市露面了,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暂且把她这套书籍保存起来再说。
还有零散的一些书,他往窗口探了探脑袋,看看有没收废品的,打算直接处理掉。我觉得这些书虽然老旧也有些过时,但毕竟不是那些成功学和畅销书,当旧货处理实在有点可惜。离他家不算远有一个图书馆,他说要不咱们把这些书拉去放在图书馆外面的台阶上,那些去图书馆看书的人,看见这些书觉得有他们喜好的,说不准会拿回家。
那一天傍晚,我们把书在图书馆门口台阶上之后,没有很快离去,佯装在周边闲逛。看看这些书籍的命运究竟如何,这种感觉仿佛是担心业已长成的大闺女能否找到一个好婆家。其结果,五花八门,悲喜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