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过山车人生(下)(4)

雍正反腐启示录 作者:烽火无烟


紧接着,在惩治年羹尧的过程中,雍正发现吏部官员决策不够果断,就怀疑是隆科多从中作梗,因为朝中只有隆科多有这么大的权力。于是,雍正又借题发挥,说这是“舅舅隆科多有意抚乱之故”,勒令都察院对吏部及隆科多彻查。很快,彻查的结果完全印证了雍正皇帝之前的猜测。于是,雍正顺势削夺了隆科多的太保头衔,把他发配到西北宁夏地区的阿兰善去修城。

与此同时,雍正还特地跟宁夏官员说,对待隆科多,你们不必行礼,不必过分尊重,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可见,在雍正的心目中,隆科多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第一功臣了。

雍正四年(1726年),中俄两国就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雍正认为隆科多有“办事之才,尚属可用”,因此便让隆科多戴罪立功,前往边境之地和俄国代表谈判。或许是受到雍正这一指示的影响,隆科多在和俄国代表谈判时,态度非常坚定和强硬。

但还没等隆科多戴罪立功,另一件大案就发生了,这件大案直接导致隆科多的锒铛入狱。原来,朝中有人揭发隆科多私藏玉牒,于是雍正便对隆科多的家人、奴仆进行严刑审讯,最终查实了此事。因此,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还在谈判中的隆科多被押解回京。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这私藏玉牒到底是什么罪,竟能让雍正连夜逮捕隆科多?这里所谓的“玉牒”,其实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室宗谱,按照当时的朝廷规矩,除了宗人府,其他人一律不得翻看,如果是因为公事要翻看,也必须经过皇帝的许可,而且要“敬捧阅看”。但不知为何,或许是有收藏的癖好吧,隆科多不仅没经皇帝允许翻看了玉牒,还把底本私藏在了家中,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当然,如果把这事放到从前,也根本不算是什么要紧的事,更何况隆科多还是皇帝的家里人,翻看、私藏一下又能如何?但还是那句话,今时不同往日,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被雍正皇帝盯上,只要你犯一丁点错误,就会被雍正抓住并治罪。

事实也是如此,隆科多被押解回北京之后,雍正就开始对“舅舅”隆科多的罪行进行清算。同年十月,雍正令王公大臣议隆科多的罪行,一共罗列了四十一项罪状。对于这四十一项罪状,雍正表示,其中的许多罪行按律都该处以极刑,但念及隆科多年迈,又尚有功劳,可免其一死,囚禁于畅春园附近的一个小房子里,这相当于给隆科多判了个无期徒刑。一年之后,也就是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因身心交困而死。

许多人论及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人生悲剧,往往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角度来分析,然后把责任推到雍正身上,说雍正是卸磨杀驴、诛杀功臣。

这样分析虽然不无道理,但是,当我们回顾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败落过程时,不难发现,年羹尧和隆科多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很大程度上是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咎由自取。

整饬吏治,清查亏空,充实国库,打击贪赃不法,这是雍正一上台就大力推行的国策。如果年羹尧和隆科多聪明的话,就应该体会到雍正的心思,并以身作则,不结党营私,不招权纳贿,不贪赃枉法。然而,年羹尧和隆科多却沉浸在功臣的荣耀之中,纠结朋党,扰乱朝纲。一个在西北花钱如流水,大肆贪赃受贿、侵吞钱粮、滥冒军功,最后被下罪抄家时,查抄的数额总计达数百万两之多;一个大肆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而且为了掩人耳目,还将大量赃款寄存在亲友家中,最后抄家时,被查抄出金八百两、银四十九万七千八百两。年羹尧和隆科多二人均如此居功自傲、贪婪不法,完全违背了雍正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思想,如此说来,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毁灭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