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跳出手掌心 2-2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 洋,仰之弥高。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当然是 值得尊重的。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那就是活着 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所有的文化遗 产都是它的沉积物。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 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保存在文化遗 产里的智慧让人尊敬,而活人头脑里的智慧更让人抱有无限的 期望。我喜欢看到人们取得各种成就,尤其是喜欢看到现在的 中国人取得任何一种成就。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 中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死死盯住现时、现事和现在的人。 我认为,把智慧的范围限定在某个小圈子里,换言之,限定在 一时、一地、一些人、一种文化传统这样一种界限之内是不对 的;因为假如智慧是为了产生、生产或发现现在没有的东西, 那么前述的界限就不应当存在。不幸的是,中国最重大的文化 遗产,正是这样一种界限,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一样,谁也跳不 出来;而现代的主流文化却诞生在西方。

在中国做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可能是孔孟, 也可能是程朱传下来的,那就是自己先去做个循规蹈矩的人, 做出了模样,做出了乐趣,再去管别人。我小的时候,从小学 到中学,班上都有这样的好同学,背着手听讲,当上了小班 长,再去管别人。现在也是这样,先是好好地求学,当了知 名理论家、批评家,再去匡正世道人心。当然,这是做人的诀窍。做个知识分子,似乎稍嫌不够;除了把世道和人心匡得正正的,还该干点别的。由这样的模式,自然会产生一种学堂式 的气氛,先是求学,受教,攒到了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管 别人。如此一种学堂开办数千年来,总是同一些知识在其中循 环,并未产生一种面向未来、超越人类的文化——谁要骂我是 民族虚无主义,就骂好了,反正我从小就不是好同学——只产 生了一个极沉重的传统,无数的聪明才智被白白消磨掉。倘若 说到世道人心,我承认没有比中国文化更好的传统——所以我 们这里就永远只有世道人心,有不了别的。

总之,说到知识分子的职责,我认为还有一种传统可循: 那就是面向未来,取得成就。古往今来的一切大智者无不是这 样做的。这两种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这样分界,前一种一世的 修为,是要做个如来佛,让别人永世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后一 种是想在一生一世之中,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 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做后一种知识分子,因为不管是谁 的手掌心,都太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