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法:水流云在月到风来 1

小说课堂 作者:崔道怡


“观天地自然之文,可以悟作文者结构之法。”清文人毛宗岗以杜甫诗句“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成苍狗”为例证,说明作文之法,“事既变,叙事之文亦变”,生活乃是美之造型的根本依据,因而结构方法也应变化多端。

但对诸多结构方法进行归纳,还是可以从中总结某种规律的。毛宗岗就从《三国》叙事方法中梳理出了十二妙处,金圣叹则早于他从《水浒》中提炼出了十五文法。外国有文论家还曾专为结构立法,可见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首先,结构雏形孕育于创作萌动。生活中的某种意境激发了创作的欲望,也就调动了小说家心目中与内容相适应的结构机制。确定了作品的基本意象,他便会按这意象的蓝图把题材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统一体。针对不同材料,应有不同的设计方案。所运用材料的素质,决定着结构的方法与形态。

其次,进行结构也是作者与读者联系的过程。读者必须经由结构之路才能接受小说家提供的题材与主题,有所感应和领悟。为使读者最大限度地接受作品,小说家总会利用结构方式调节两者之间关系。针对不同层次读者,需有不同方式的沟通渠道。随着读者需求的变化,结构的方式也将不断更新。

在题材素质与读者层次的制约和推动下,结构呈现两大方式:

传统结构方式,可以称为“完整”。巴尔扎克认为:“最大的法则是结构统一,无论是灵感,无论是设计,没有它,就凌乱……都要指向统一的中心,否则作品无法成形。”托尔斯泰针对有人指责《安娜·卡列尼娜》两条线索缺乏联系时说:“我以我的建筑自豪──拱顶镶合得那样好,简直看不出嵌接的地方在哪里。结构上的联系既不在故事情节,也不在人物关系,而在内部的凝聚。”

这种完整的结构,是小说家对于总体凝聚的艺术追求。接受这样的作品,会觉得它与生活存在一定距离。那另一个新的世界,仿佛有它自己的磁场,能把读者吸附进去。

创新结构方式,无妨称为“缺省”。并非不完整,而是未完成。小说家故意在内容间留下一些空白,使作品与生活的界限模糊不清,让接受者按自己的审美愿望将它补足,使结构在读者各自心目中最后完成。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宣称:“如果人们力求在我们写的书的结构中找出现存的小说里已经消失了的组成成分,或者那些已经风化了的成分的遗迹,如各种性格、时间顺序、社会学研究等等,那么,我们的作品的结构肯定是让人不知所措的。”

这种未完成结构,改变了读者让叙述人牵着走的被动状态,使他们参与更多的创作,从而拓展小说本身的生活蕴涵和艺术意味。

无论“完整”,还是“缺省”,都是只给题材圈定外围轮廓,目的在于形成通道,使作品与其相应的读者建立联系。“完整”的边界有形,“缺省”的边界无形,但两者所圈定的内容,都是实实在在的。对题材本身的经营,使人物、故事、环境等感性材料在时空坐标上排列组合,这才是进行具体结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