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物:小说家的使命 3

小说课堂 作者:崔道怡


小说家塑造人物,也就是表现人的个性及其进程。有些小说人物虽未抽象化,却被简单化,不具备那使其成为单个社会存在物的特殊性,只带有某种群体类型的共同属性。虽不无一定人的气息,但仍不能说是具体可信的人物。因那样极端特殊或极其一般的人,在生活里是找不到的。这些作者由于思维方式局限,看人写人,停于表面,失之片面,把人类型化,仅抓取人物属性诸多因素的某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拔高或贬低,写出来的非鬼即神,总不是人。有些虽未尽善尽美或极丑极恶,却也只取其一面。那形象是扁平、呆板、干瘪的,也不能算真的人物。

更进一步,真的人物,最好如复杂又多变的万花筒,而不仅只像是静止固定的雕塑、单线平面的画图。

“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一个’,而且应当如此。老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意思是,当我说:这是一个个别东西时,则我毋宁正是说它是完全一般的东西,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个别的东西,同时这个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能设想的一切东西。”(恩格斯)

黑格尔用“这一个”来表明人物独特的丰富性、多样性、流动性和概括性。有些小说人物,没有这些素质。虽不无人的某些思想情感,但那印象往往是浅淡、短暂的。因为它们个性单一而静止,缺乏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变化,犹如身份证上的标准相,不能提供多而新的信息和美感。这一类作者,仅仅以肖像和雕塑的手法来写人物。肖像单一,雕塑静止,难以给读者立体而流动的鲜活感受。

人是极其复杂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

小说的特长与专利,在于能揭示人的心灵。人心灵的复杂性,体现于个性之一元独特而又多元复合。其丰富的内涵,是在对比中被识别,在对立中被理解的。小说写人,其实是写人与人(包括社会化的自然)的对比与对立,写对比和对立中的人与人。小说写个性,其实是写个性之多元复合(共性蕴涵其中并起黏合作用),写多元复合中之个性。这个人,人的个性,就是内涵概括性的“这一个”。

人是变化多端的——“人不是一片湖泊,而是一道河流,并且是草原上的河流。因此,这道河流,有的地方干涸无水,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泥淖,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缓,但总是这道河流。”(托尔斯泰)

人心灵的复杂性,是在发展中才能被认识准确,在各种各样的转换中才能被把握得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中的个性,是线形的渐变;转换中的个性,是辐射的裂变。裂变才能暴露出个性的深层内涵,这就需要在对立双方的矛盾转换之中来写人物。既写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一个人的这一面个性,又写彼时、彼地、彼情、彼景同一个人的另一面个性。既写其人移步换形的外在表现,又写其心动荡不定的内在活动。既写相对稳定表里如一的静观,又写若隐若现貌合神离特别是时起时伏自相矛盾的动感。这些复杂多变因素,错综交织,共同显示这一个人的完整世界。

读者看小说,相当程度上,就是为看人,合情合理的人,“熟识的陌生人”。现实中人与人,难做到彻底了解与沟通,即便对自身言行表现和心理机制,有时也难做到自觉明确,因有求于小说。我编选和评论小说,也是以人物为首要标准,鉴别作品艺术质量,首先看其作者有没有完成小说家的使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