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棵 树
进入周恩来故居大门,一股腊梅花香扑鼻而来,荡人心旌。走近水井边,我看见了一棵枝繁叶茂的腊梅树。树在水井旁,茕茕独立。导游姑娘说,乳母蒋江氏是位心地善良、勤俭朴实的劳动妇女。100年前,她常带幼小的恩来到后院的空地上种瓜种菜,栽树栽花。
1903年,刚满5岁的恩来遵祖训入家塾馆读书。6岁时,恩来移居清江浦外祖父家,在那里恩来先后读了外祖父家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大量藏书。10岁时,乳母蒋江氏带领恩来在后院这口水井旁亲手栽下了这棵腊梅,又名一品梅,暗寓背井离乡、怀念家乡和饮水思源之意。
童年的周恩来在这里曾得到了众多亲人的怜恤和疼爱,受到了多种性格的影响,生母、嗣母和乳母使恩来受到了不同性格涵养的熏陶。我的目光抬起又放下,放下又抬起。我始终游离在腊梅和水井之间。一棵树,一口井,竟然要有如此的承载,而且注定承载千年,直至地老天荒。腊梅,花中一品。我突然有些情不自禁——怅望千秋一洒泪,时移代易,这一份与生命和年轮同步的回望,在时间与灵魂的高度上,已然烙下不朽的刻度。然而,叶荣叶枯,关山阻隔,不见归雁,乡书不达,只有一份空茫的回望,独自而立,这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和无奈?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巧合。从回望一棵树开始,到想念一棵树时结束,从走出淮安开始,到回到淮安时结束,我对于一棵树的解读,竟然这样地一以贯之。这是偶然还是必然?只是想,当我走出这座古镇,走出这帘烟雨,当我最后把伞合拢,一棵树,一口井,就会成为全部的隐喻和注解,成为淮安通向世界的秘密途径——依稀,隐约如梦。
望着小桥、古宅院、酒店、茶馆,我带着对这方水土的感叹,对中国文学的感悟,对岁月春秋的感怀,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感想,望着清澈的运河水,怀着痴情、眷恋与仰慕,久久地沐浴在中国文学的深邃博大的思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