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淮安(今淮安区),阳光洒满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在建的城建项目、城管设施,都在春日里复苏,透出勃勃的生机,淮安迎来了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
行走千年古镇河下石板街街头,经过春意润染的古镇,色彩多姿,整洁卫生,无不呈现出纯净明朗的美。明清时期,这里商贸发达,文化昌盛,可谓人杰地灵。拾阶而上,闻思寺的金顶绽放着耀眼的金光,三五成群的老人坐在路边歇息,嘴里还诵着经,享受着街头柔和的阳光。沿里运河南下,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如一条白带镶嵌在古城的腰间。透过清清的文渠水,我隐约看见:数百年前,这里帆樯如林,古运河畔,春花烂漫,香客如云。枚乘枚皋父子在和煦的春日里填词作赋;晚唐诗人赵嘏倚楼吟咏春色;吴承恩在已解冻的文渠边潜心构思《西游记》;刘鹗在藏寺巷内写作名噪海内、备受赞誉的《老残游记》;梁红玉击鼓抗击金兵夺取胜利;漂母用伟大的母爱激发落难志士韩信奋发图强……清澈的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光泽,微风拂过,荡起波光粼粼的涟漪,激起一片春色。
人勤春来早,老淮安走过了“砍法桐”的历史,正顺应民意,大搞绿化,据淮安区委书记吉子俊介绍,这个区按照“大都市、大旅游、大开发”的建设要求,注重历史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精心打造出了一个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景观。韩信北路是连接周恩来纪念馆和淮安府衙两大历史文化景区的重要城市主干道,建设了窦娥井文化景观亭,以窦娥故事石刻碑楹联牌点缀,为市民提供温馨、安全、舒适而优美的春之画卷。
漫步文渠两侧历经风霜的街巷,穿过石桥宅群,踏着幽深弯曲的长安小径,看海棠喷泉、桃花垠春色,会生发一种敬意,一种相思。沿着长长的阶梯,登上古城镇淮楼。我似乎听到,在漕运总督府正北面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的淮安府衙一位父母官“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的诉说,也明白“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的文化内涵。感受到韩信蒙受胯下之辱,然后施计夺取兵书,统率百万大军的责任和使命。极目远眺,春色中的淮安区美景尽收眼底。周恩来故居的古树也开始抽出了鲜嫩的枝叶。繁华的上坂街上,千姿百态的年轻女子,似看破红尘,不为别人的嗲嗲评语而我行我素。漕运广场的少妇,戴金挂银,让满街生辉,身上透出这个时代的富有与满足。新世纪广场绿草茵茵,桃花垠的垂柳被和煦的春风吹得飘飘扬扬。淮安,一切因春天而鲜活起来,动感起来,靓丽起来。触摸人民桥的护栏,看悠悠流淌的古运河水,两侧的绿化,感受城市管理给市民带来环境的变化,整个淮安城正散发着春的气息、活力和灵性,彰显出这个时代人的色彩。
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骨骼,城市的管理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没有长远的规划,就没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城市的发展与管理,不仅给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效率,而且带来繁荣和文明。
今天,当人们以怀旧的心情坐在镇淮楼上重温漕运文化、运河之都、名人故里之时,品味的正是历史和文化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