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袁鹰说:报纸要为群众着想(2)

窗外风景 作者:赵日超


我趁机向他请教。他接着说:“报纸要敢为老百姓讲话,反映老百姓心声,只有替老百姓讲话,顺应民意,报纸才能有人看,百姓才会愿意去订阅。”袁老还从某个侧面概括了一些政府的弊病,现在一些地方违背民意,乱改地名,当政者心血来潮,缺少文化,不走群众路线,不仅造成混乱,造成浪费,更让老百姓不习惯,不满意。淮安是旅游文化城市,政府决策更要多为国内外游客考虑。一些报纸只说好不说坏,捧风日盛,溢美之词俯拾即是。而对社会存在的缺点毛病只字不提,或是一笔带过,副刊要运用各种手段,贴近群众,实事求是,多为百姓讲话,多替群众着想,多反映百姓呼声。

袁鹰极重为人,他兢兢业业地工作,笔耕不止,先后出版散文随笔集子40多种。为着人生,为着知识分子的命运,为着文学青年的成长,为着民族的发展,他从没忘却自己的责任。在谈及散文创作时,袁老说,副刊不仅是读者的园地,也是作家的园地。从“五四”以后,一代代许多著名的作家是报纸的副刊培养出来的。编辑整天同作家做朋友,近朱者赤,耳濡目染,你写得多了,自己也就能成为作家了。

“散文在写作时,不仅要抒真情,讲真话,还要有文采,没有文采那就是新闻了。好的散文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要逐步积累知识,充实知识,做到厚积薄发。要舍得下功夫,功到自然成。从巴金的《随想录》、杨绛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到季羡林的《牛棚杂记》、韦君宜的《思痛录》。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讲真话、抒真情、叙真事。于严峻、严肃、严厉的同时,显出凝重、厚重、沉重。”袁老的话,真让人感动。文坛久已盛传,我初次探访,已深受濡染。

临别时,我说,自您担任我自办乡级机关小报《田野之花》顾问的那日起,拜访您,当面向您请教这一直是我的梦,今天我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袁老立即起身送我一本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作品集,上面收集的都是名家作品,叮嘱我要多练笔,多观察,博采众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