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写作比较难,请著名旅行家谈游记文学创作,可以从中受益。李存修2007年被授予“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最近,他结束了对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的行走、考察、采风、创作,出版了35万字的《行走大运河》,填补了中国运河研究史和文学史上的一项空白。杭州的《都市快报》称其为“中国‘走运’第一人”。
李存修对淮安有着特殊的感情,又是东方旅游文化网站的名誉主编。因了这一层关系,今年已70岁的他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随着游记文学的发展,它已从散文中分离开来,独立成体。现在东方旅游文化网已发展会员1万多人,最高在线人员9793人,目前网站已拥有各省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国散文协会会员近2000人。旅游文学题材广泛,会员激情高昂。近几年,全国性旅游文学大奖赛,每次都有会员获大奖。”
李老说:“培养文学新人,发展旅游事业,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他接着又说,“在中国的历史上,曾有不少精美的旅游文学作品,西方人曾称其为自然文学,也就是我们口头上讲的游记。它的新颖和独特,使其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等,都是游记中的上乘之作。宋玉的山水旅游文学的先驱之作《高唐赋》、班彪(班固和班超的父亲)的《北征赋》等,都是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写实的方式描述了作者从相对文明的世界走进自然环境,应着眼于思索和描写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古今中外记游第一大手笔,他游历18省市自治区山山水水,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他越喜欢登临,徐霞客的探险精神,多么的了不起。而您走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每一个省市自治区,考察了世界上六大洲,写下了60几个国家的游记作品。请谈谈国内外自然保护意识有何不同?游记写作应该重视哪些?”
李存修说,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自然保护意识比我们强,甚至早了几百年,我们这个民族正在犯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凡是跨出过国门的人,都有着极为深刻的感觉。在到处物欲横流,自然一步步被商品所代替,人们内心失去了自我、平衡与和谐,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辉煌与升华。游记就有着一种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就是要体现在如何唤醒人们这方面的意识。如果说20世纪后期,财富、婚恋、明星、美女、帝王等曾是文学长时期的热门,那么到了今天,土地与自然理应在文学中占据一个重要地位。如果文学仍旧意识不到这点,那就是历史性的失职,而造成的后果是,这个民族对自然与土地的认识就拖了整个人类的后腿。
李存修老师坐在写字台前,面色凝重。他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曾任四川省翻译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外事外贸旅游系统外语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单单在《行走大运河》的创作中除途经北京、天津和上海3大都市外,还经过了杭州、南京、济南、郑州和石家庄5个省会及29个地级市和73个县级市。他接着说:“游记也不是纯自然景物的再现,它通过作者的实地考察,注入思想感情,成为物我交融的一种画幅。还要反映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第一次说这句话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缺乏知识。中华大地上的九寨黄龙、张家界、三江并流等景点景区,尤其是九寨沟,全球难找到第二个地方与之比美。更有一些人类的足迹还没有涉及的地方,甚至有人称之为‘荒野或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