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三个月,丁玲第三次致信张僖并转作协党组:“我的党的组织生活,至今没有恢复;我的生活费,至今仍按1975年‘四人帮’掌权、释放出狱时的规定,每月80元,由山西长治按月寄来;我的户籍仍在长治农村老顶山公社。”她要求按照复查结论所说,恢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恢复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9月20日下午去八宝山参加邵荃麟追悼会时,丁玲把信面交张僖。6月20日到9月20日,三个月,三封信,都无回音。
这期间,丁玲曾经想过走胡乔木的路子,他是中央副秘书长,1948年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出版问题上,解放初期在中宣部,乔木都待她不错,了解她与周扬的关系。丁玲在8月邓洁遗体告别仪式和9月邵荃麟追悼会上见到他,但两个场合都不是说话的时机,她给胡乔木寄了两本杂志,写了封1000字的长信,说“我曾在你领导与关怀之下,作过一段工作,彼此还是比较理解。我能接受你对我的直率,我觉得你也是能听下边的意见能洞察一些事情的”。“《清明》上的《在严寒的日子里》是我在全国解放初就准备写的长篇。当年由于周扬同志以党的工作为由,留我在北京工作,我勉强搁下这一长篇计划,承担起我不胜任的工作,谁知4年的工作,却招来了廿五年的压抑与沉重”,“我特别寄呈给你,作为这20多年来的一点汇报,并希冀得到一点指正”。但胡乔木没有回音。
丁玲看清了文艺界的局面,周扬势力仍然很大,他是邓小平点的将。9月23日,丁玲越过作协党组,把要求恢复党籍的信直接写给中宣部廖井丹副部长并转胡耀邦部长。“难道因为我对历史结论有不同的保留意见,就能拖延党籍等问题的解决吗?万一我认为历史结论不合事实被迫做长期保留(这是党章允许的),是不是这些问题就一直不予解决呢?我想这是不应该的。现在离文代会日期不远了。我又一次向作协党组提出这一要求,并且向您们呼吁,恳切希望得到您们的支持。”9月26日致周良沛信说:“良沛!我们真是太被欺侮了。别人总是想把你压得出不了气,翻不了身。网大着咧。我们又还想写点文章,我们原来就是打倒了的,人家是一大山头,是一大帮,我们原来就是单个。又无靠山,又不愿拜老头子,又不愿学别人,那就只好心甘情愿躺着挨打算了。”
国庆节到了,9月29日丁玲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30日出席了国庆招待会。10月8日晚,丁玲、陈明访廖井丹,询问恢复党籍事,陈明日记:“答说以后告知”。寥寥数字,廖井丹不似从前那样热情爽快,也有难处,无论廖井丹还是胡耀邦,都不能不尊重周扬的意见。这件事后来还是走了中组部的路子。
10月22日,丁玲正式入住北京复兴门外大街的部长楼,陈明当天日记称为“乔迁大喜”。韦君宜社长得知此事,想到丁玲这些年没有收入,手头一定拮据,便和编辑室商量,决定预支2000元稿费给她做安家费用,这在当时是一个大数目,在出版社也无先例,救了丁玲大急,他们用这笔钱购买了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