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瞎子”、“黄瞎子”,喊得亲切,喊得热情,喊得平易近人,喊得亲密无间。其实在战争年月,黄克诚将军的这个绰号给人们留下的内涵恰恰相反:“黄瞎子”不瞎,“老头”看得准,看得深,看得远。(在战争年代,黄克诚部属谈到他时,一般都以“老头”称之。有一次,毛泽东问:“黄克诚多大了?喊他老头!”其实那时黄克诚将军才四十出头。“老头”者,就像国民党称蒋介石“老头子”一样,表示特别敬重他。)
在一堆黄黄的有着一股霉味的材料里,笔者翻到如下的记载:
1930年,黄克诚被中央军委派到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工作,任第八大队政委。同年调任第三纵队第二支队政委。
1930年6月,红五军奉命扩编为红三军团,原已决定任命黄克诚任纵队政委,后取消任命,让他继续留任支队政委。
1931年3月,黄克诚调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黄克诚被撤销三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职务,调军团司令部任秘书。
1931年12月,黄克诚被重新起用,调任红军三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
1932年3月,黄克诚调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
1932年7、8月间,因部队整编,红五军番号取消,黄克诚被派到第三师任政治委员。同年10月,上级撤销他第三师政治委员职务,先调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不久又解除宣传部长职务,下放到教导营任政治委员。
1933年4月,黄克诚被任命为红三军团代理政委,接着被任命为第四师政治委员。
1935年2月10日,红一方面军在扎西整编,取消师一级建制,黄克诚改任红三军团第十团政治委员。同年3月,黄克诚被撤去政委职务,随军反省。后经他一再要求,被任命为军团司令部侦察科长。
长征红三军团到达西昌时,军团教导营营长彭绍辉接替黄克诚的军团侦察科科长,黄克诚调任教导营政委。中央俄界会议后,黄克诚被调离主力部队,担任军事裁判所所长职务;接着,黄克诚被撤职,当一名普通战士。
1936年初,黄克诚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长,并参加东征。东征回师后,黄克诚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第四师政治委员。
从1930年到1936年的六年间,黄克诚四次被降职。对黄克诚来说,那是一段阴暗倒霉的日子。命运带给他的是一次比一次更大的失望,而不是一次比一次更大的希望。是的,他是未来的大将,但这一点并不重要。他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的军衔,而在于他不向命运屈服的百折不挠的精神。
第一次撤职是1931年9月,黄克诚由师政委被降到司令部秘书,秘书虽然无大小,在当时来说最多只能算个营级,降了五级。
这年冬天,一股瘟疫在红军中蔓延开来,就是所谓的打“AB团”。上级肃反委员会给黄克诚送来了第三师“AB”团分子的名单,要求按名单捕人。黄克诚发觉,被写上“AB团”黑名单上的人都是红军中的战斗骨干。哪有那么多“AB团”分子呀?这样搞,会出大乱子的呀!他想不通。
黄克诚知道硬顶的办法行不通,即使自己不肯捕人,肃反委员会也会自行把人抓走,于是他把肃反委员会通知要抓的人送上山躲藏起来,每天派人上山送饭吃。打起仗来,他派人叫他们下山,回各自的部队参加战斗,打完仗马上再上山躲藏。这些上黑名单的“AB团”分子明知一旦被捕生命难保,但他们打起仗来照样勇敢,照样冲锋。
在一次战斗结束时,准备上山躲藏的一位同志尚未来得及离开,被肃反大员抓住杀掉了。肃反委员会因此怀疑黄克诚有问题,把他抓起来审查。幸好此事被军团长彭德怀知道了,他拍着桌子质问肃反委员会凭什么抓人?肃反委员会拿不出证据,无言以对,只得将黄克诚释放,但不准他再带兵,撤销了他第三师政治委员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