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1)

开国战将 作者:吴东峰


夜幕降临,阵地上一片沉寂。

我看看四周,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即将全军覆灭的阴影。这种全军覆灭的感觉不知怎的悄悄地钻进我的脑子。我们这个团在四平城郊守卫塔子山已经一个多月了,这几天,敌人的进攻一天比一天顽强,一天比一天猛烈。

这天上午,旅长派了一名骑兵通讯员来告诉我,他们实在派不出兵力来增援我们了。接着山上抬下几位伤员,一位满脸是血的班长见到我,说:“政委啊,山上2号阵地只有两个兵了,你不要忘记他们呀!”

当时,我们在一线的指挥员心里都非常清楚,再打下去部队肯定完蛋。目前敌人尚不清楚我方的虚实,不敢贸然进攻。明天天一亮,我方阵地情况就完全暴露了。塔子山位于哈福车站附近,距四平10公里。这里地势险峻,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四平东北我军全部阵地。塔子山一旦失守,整个四平全城势将难保……

我们虽然感觉到再打下去肯定不行,但没有走的念头,那时想得很简单,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复杂。我们感觉到林总把我们团放在这里,是对我们的信任,那时林总指挥其他部队不太灵。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大约是深夜11点,又来了一个骑兵通讯员,通知我们撤退。我们这个团是四平保卫战中最后一批撤退的,时间是1946年5月18日。

当年守卫塔子山的3师7旅19团政委魏佑铸——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将军向笔者谈起保卫四平战斗时,至今仍对近乎全军覆灭的感觉记忆犹新。他非常肯定地说:“那天晚上月亮很亮很亮。如果林彪不下令全线撤退,全军覆灭的可能性非常大。”

四平保卫战是毛泽东主张打的。1946年4月6日,毛泽东在给《林彪同志并告彭》的关于组织四平会战的电报中说:“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出新局面。”

林彪不想打这一仗。4月11日,林彪在给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说:“在此种情况下,及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的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虽有有利条件亦不能歼灭敌人,固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对于难夺取与巩固之城市,则不必过分勉强去争取,以免束缚军队行动。”

4月27日,在四平保卫战激烈时刻,毛泽东致电林彪:

林彪同志:

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嘉奖;

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毛泽东和中央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打这一仗?因为毛泽东是从全局、从上层出发考虑这个问题的。当时美国考虑到苏美关系,急欲停战,并派专机接周恩来再到重庆谈判。中央估计数天内便可派停战小组到东北。为了有利于东北的和平谈判,中央决心在四平打一两个胜仗。如果四平保卫战坚持到谈判的这一天,那么半个东北便是共产党的天下了。

林彪为什么不愿意打这一战?因为林彪是从东北这个局部同时又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这个问题的。蒋介石不断增兵东北,和平的实现明显是幻想,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的方针应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应固守一城一池。结果是:

——我军总伤亡1.5万人后撤出了四平;

——四平没有保住,我军由四平而长春,由长春而哈尔滨,不断地后撤;

——地盘没有占住,和平也没有实现。

四平保卫战与黄克诚将军无关。

四平保卫战时,黄克诚担任西满分局副书记、西满军区司令员,没有参加这一战斗。但他却多管闲事,惹了个一辈子的麻烦,就像12年后的庐山会议本来没他的事一样。

4月初,黄克诚就在四平附近对林彪谈了自己对形势的看法,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固守大城市没有意义,应该让出大城市,让敌人背上这个包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