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刘伯承司令员),二号(邓小平政委),我王近山今天立下军令状,不消灭赵锡田,不回来见你们!我们6纵坚决打!打得剩下一个旅我当旅长!剩下一个团我当团长!剩下一个连我当连长!全纵队打光,我们对得起党,对得起哺育我们的太行山父老乡亲!”
1946年9月,著名的定陶战役前夕,王近山将军的“疯”劲又上来了。
这一天,刘伯承司令、邓小平政委召集各纵领导制定作战方案。参加会议的都是二野的赫赫名将:陈再道、陈锡联、杨勇、王近山……
李达参谋长介绍了敌情:陇海战役后,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命令其哼哈二将——徐州的薛岳、郑州的刘峙,以14个整编师38万人的部队从8月28日开始,向我部所属4个纵队齐头并进猛扑过来,刘、邓首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吃掉整3师。
这一仗如何打?谁来打?
当刘伯承司令员提出这一问题时,众将领面面相觑,沉默不语。其时,各纵刚刚打完陇海战役,均未得到休整,大部分团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同时大家知道,整3师师长赵锡田是黄埔一期生,并非等闲之辈。整3师是蒋介石嫡系,全部精良的日式装备,参加过远征缅甸的对日作战,战斗力十分顽强。这一仗的任务确实相当艰巨。
邓小平政委见没有回声,有意刺激一下情绪。他说:“赵锡田说,刘伯承已溃不成军,我不用两个礼拜就可占领整个晋冀鲁豫,把共军赶上太行山!现在我们是坚决消灭敌人呢?还是背起背包回太行山?”
邓小平话音未落,王近山将军就拍案而起。他当场要下了打整3师主力20旅59团的最艰巨任务。
40多年后,邓小平对王近山立军令状一事仍然记忆犹新,他说:“那不叫‘疯’,那叫革命英雄主义!”
大杨湖是个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四周地形开阔,村外有一道壕沟,深约3米,村南有一大水塘,芦苇茂密,形成天然屏障。敌人占领村子后,加强防御工事的构筑,村内主要道口筑有暗堡工事,结合穿墙破壁的枪眼,组成密集交叉火网,村外壕沟外面设有两道鹿寨,寨外燃起烽火,供夜间巡逻照明。交通沟纵横连接村内村外。纵深有敌炮火支援,村西南的中寨还有坦克可随时出动助战。为了扫清射界,敌人飞机扔下汽油弹,将村外民房、柴火堆全部打燃,火光冲天,烈焰滚滚,大杨湖上空一片通红。
9月5日夜,总攻大杨湖的战斗开始。
总攻前,刘伯承司令员来到6纵指挥所。他说:“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今天来给你们看管行李。”刘伯承亲临前线,说明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指挥靠前,这是刘伯承带出来的传统作风,王近山的指挥所就设在距敌300米的地方。“子弹在低空飞舞,手榴弹在身边爆炸。”一位警卫员这样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王近山司令在指挥所里,一发炮弹落地离他几米处,身边的参谋王兆华背上被炮弹片划破了一尺多长的口子。但王司令员头也没回,抱着电话机吼叫。他的眼睛有些充血,眼角里挂着眼屎。”
指挥所里的消息时好时坏,瞬息万变,刚刚传来了“我们突破了,占领了三个大院”,紧接着就是:
“敌人又冲过来了,炮火很猛。”
“我们三个大院被包围了。”
“敌人坦克冲到团指挥所墙根了。”
“团长负伤了。”
“我们营长牺牲了。”
“我们一个连只剩下10多个人了。”
“我们全团不到百人了。”
“我们的团长、政委、参谋长、主任和司号员、卫生员统统都投入了战斗。”
次日拂晓,6纵已有6个团攻进大杨湖村子,将敌59团团部和残敌压在村内的一片院落里。王近山将军决心要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他命令各部队寸土不让,和敌人展开逐屋逐墙的争夺战。
这次战斗空前激烈,代价高昂,就像两个负伤恶斗的人肉搏,双方的血都快流尽,谁都没有力气了,但彼此都不放手,仍旧继续搏斗,看两个人中间究竟谁先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