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梁思絮(3)

梦寻南梁 作者:沉石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夕阳下,我被南梁的山深深打动,我与山岚对话,我与历史相依,我思絮自语。我再次想起刘力贞的话,到了南梁,一定要去黄河走走,那里有故事,更有传奇。

是啊,黄河,沿着陕北穿流而下,更像一部流淌的历史。我去黄河,去黄河边的三交镇寻找……

读《南梁思絮》有感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国际部高一(1)班 雷致君

在充满传奇的南梁,作者寻找着当年英雄刘志丹的足迹。

读完此文后,我一直在疑惑:刘志丹是谁?以前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更别提他的事迹了。上网查询后我才得知,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怪不得西北百姓们对他如此敬佩与怀念。

“哪里的农民受压迫,他们都仰望夜空,企盼有一道白马闪过,他们从心里敬仰刘志丹出现。”老大爷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刘志丹的“神通”和“英勇”。虽然有一些神话传说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民众对他的拥护和依赖。

不知为何,我对红军英雄也有着一种深深的情愫。如今我见到身边有很多同学对红军战士们的故事不屑一顾,我对这种现象感到非常难过。革命红军在战场上奋力拼搏,献出自己的生命。试想,若是年轻而且娇弱的我们与敌人抗争又会怎样呢?还能出现像王二小和小萝卜头这样的小英雄吗?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社会现象。

在“群众路线”教育中,重点提到了“南梁精神”。而“南梁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培育出的伟大精神。他们与人民群众“同患难、共甘苦”,不但发展壮大了革命事业,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距刘志丹牺牲70余载,作家沉石踏上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寻访刘志丹的革命足迹。弯曲的山路,简陋的窑洞,都在诉说着当时革命条件的艰苦。陕北老大爷的民歌、传说等内容,无不寄托着当地百姓对刘志丹的无限思念和爱戴。最后,作者去了黄河边的三交镇,那里是刘志丹为革命牺牲的地方,但作者寻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依然在寻找,寻找……

文中还写到了列宁小学过去与现在的大不相同。在作者的想象中,列宁小学是:“一座窑洞小学,洞里不算大,摆放着几张破旧的课桌。窑洞小学是习仲勋建立起来的,由毛主席题写的‘列宁小学’几个字,雕刻在窑洞前,显得分外醒目。”但如今,作者看到的是:“‘列宁小学’几个大字挂在新校楼上,明亮的教室,宽敞的校园。”这些变化正是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们为后代铺下的康庄大道,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习“南梁精神”,不忘革命先烈的遗愿,精神起来,抖擞起来,努力学习,精忠报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