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并非遥远的期待(4)

沉思的老树的精灵 作者:黄子平


黄子平的批评是杜绝了陈词滥调的(这在他是一个起点,但就是这一点,也表现了对于现有文学批评的极大超越),他力求以自己的语言,讲与作品实际紧密相连的自己对于艺术的领悟,这是黄子平此类批评的最坚实的基础。请读读他关于刘索拉那篇名作的那篇评论。他随意地侃侃而谈,从人的自我选择,从历史规律不可超越的不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无可选择,从贝多芬与巴赫的存在,谈到人总是在地球规定重力条件下跳舞,而人却总是对这样客观的不可移易的历史条件予以主观的解释:人们总是如此这般无休止地追问正常与失常,动机与效果,折磨着别人也折磨着自己。这才归到他要阐发的“正题”上来:“刘索拉戏谑揶揄而又不动声色,凝练集中而又淋漓尽致”,“人物几乎没有历史和过去,他们并不‘带着档案袋上场’。这里永远是现在时,永远像银幕上的映象用一束光把‘当前’呈示在你面前。”读到这样的言辞,你会感到他对作品艺术特征的把握的准确,但这还只是在平和之中闪现他那高度概括的精到。及至读到:“我们的理论至今无法对这种形象化的抽象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而正是这种形象化的抽象,使小说通向嘲讽、通向诗和哲学。对话灵活地用来转换时空并勾勒出人物,每一个人都是主人公因而并没有一个专门的主人公。人物都有一个被夸张了的特征,因而你只记住了这个特征,而不再晓得‘性格立体感’为何物。”这才展示出这位青年批评家的对于传统理论“绵里藏针”的挑战意味。

对于固有的文学观念的怀疑,化入了这些行云流水般的叙述的“潜台词”之中。要是说这里有着某种刻意标明的“片面”,那也是并非不深刻的。我们当然可以从这些与我们习见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并不随俗的理论提倡中得到一些新异的感受和启发。但显示了他的文学批评的强大力度的还是他基于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而阐发的、带有鲜明针对性的判断:“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看作人类主体创造性的永恒赞美。我却宁可把它看作特定时空下,我们民族走向现代化、民主化进程中一代人‘情绪历史’的一个浓缩。”这是他对《你别无选择》所作的最后归纳。在别人那里可能是要绕了许多弯儿才庶几可以达到的目的,黄子平寥寥数言便射中了箭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