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命运的随想(6)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作者:刘心武


这当然又是一些太小的,似乎无足轻重的例子。

大一些的例子我们可以在心中默默地检出,并默默地自省。

我们有时总想同周围所有的人都搞好关系。有人说,中国儒家讲“仁”,“仁”就是二人,即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就是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协调了,便达到“仁”的境界了。其实西方人也讲人际关系。《圣经》里说,有人打你的右脸,你就把左脸也送过去。你看,也是“和为贵”,讲和平,重感化,这同中国的“仁”应是相通的。认为西方人就是绝对的独来独往,绝对的个人主义,绝对的尔虞我诈,不重视搞好人际关系,至少是夸张了。现代社会,个体已几乎无法隐居,跨国公司和集团化趋势使每一个人都无法遁逃于群体和社区之外,你到中国的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里试试看,我行我素吃不吃得开?随心所欲玩不玩得转?很可能并不是中方的头头而是西方的经理,头一个来炒你的鱿鱼。所以说,搞好人际关系是重要的。然而,同周围所有的人都搞好关系,你和我,能够做到吗?

不能说绝对不能。你看,有那个别的人,他或她,人家似乎就做到了。然而你和我都是凡人,我们实在做不到。做不到,自然不完美。不完美怎么办?该办的办,不该办的,办不到的,不办就是。

我们当然应该并且也能够和比较多的人协调关系,我们同其中少数人甚或不算太少的人也许还能够建立起比较亲密比较牢固的关系,然而倘若有一些人同我们的关系淡淡的、浅浅的,有个别人我们不喜欢他或她而他或她也嫌厌我们,只要不足以妨碍公益和大局,那就随它去吧!为什么非得强求完美呢?

有一点缺陷有一点遗憾的人生,是有味道的人生。有一点怪异有一点风险的命运,是有意思的命运。

读过契诃夫的《没意思的故事》吗?那里面的主人公,那位老教授,他一切都有了,真才实学,名誉地位,富裕生活,安宁环境……并且他所获得的这一切并不面临哪怕是小小的危机,然而他最深刻最痛切地感受到没意思,这“没意思”是完美造成的,太完美因而也就太凝固,太凝固因而也就太乏味,太乏味因而也就太寂寞,太寂寞因而也就有悲哀。这是一个达到完美的悲剧。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运。

仔细想来,没有两个人的命运是完全相同的。可能相似,然而不会绝对雷同。

这真有意思。想想看吧,我们的“命”固然异于他人,我们的“运”即使在与群体与他人“共享”的前提下,仍有个人“小运”的多姿多彩,诡谲莫测的特异一面。我们的“命运”是自我独具的,它与历史上有过的那些人都不相同,与那些同我们共空间共时间的人们也都不尽相同,并且我们去世后,也不可能有哪一个个人的命运成为我们命运的复制品,我们,你,我,还有他和她,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啊!

珍惜我们的“命”吧,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不要对我们的“运”过分怨叹吧,因为那也是别具一格的!

好好地把握我们的“命运”。

好好生活。

好好度过那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一生。

“命中注定”。这话是不对的。倘要表达“命”的非自我抉择的先天因素之不可更改,准确的用语应是“命中固有”。

“注”有流动的含义,流动是“运”的特性,而“命”是未必能左右“运”的,“命”不能“注定”一个人的“运”。

有人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为例,把人的命运分为以下几类:

一、无命无运。如贾珠,此人“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红楼梦》开篇后即已无此人出场。当然,有的比他更短寿,如秦钟。凡夭折型的人都属此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