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萧红作品新编 作者:萧红


普 士

刖 舌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一生漂泊,穷困,多病,而且早死。

虽然,她的天才未及充分展现,但仅就留下来的一百余万字的文字遗产

来看,已足以奠定她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1 9 1 1 年 6 月 1 日,端午节,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内的一个地

主家庭。本名张遁莹,笔名悄吟、田娣、萧红等。

八岁时,萧红母亲去世,十岁入读小学,十六岁考入哈尔滨东省特

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初中毕业后,为反对封建婚姻,逃至北京,

入读北京女师大附中。一年后,因家庭极力施压,经济不支,遂返回呼

兰,遭到软禁。入冬逃出哈尔滨,流浪街头;及后,与未婚夫王恩甲同居

于东兴顺旅馆,次年,王恩甲欠下旅馆六百余元债务遁逃,萧红遂成

“人质"。危急中,她登报求助,结果在萧军、舒群等人帮助下脱离困

境。是年秋,与萧军同居。“九--A ”后,日军大举入侵东北,成立“满

洲国"。1 934 年 6 月,与萧军一起流亡青岛,1 O 月底同赴上海。在沪期

间认识鲁迅,一生接受鲁迅的影响。因萧军关系,.曾只身赴日本小住,

1 937 年回到上海。其时,鲁迅已经逝世,积极参与编辑《鲁迅先生纪念

集》。同年 9 月底,与萧军同赴武汉,参加编辑出版文艺月刊《七月》。

前 言 OO l

1 938 年 1月,与萧军等应邀北上,任教于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4 月

间,在西安与萧军分手,偕端木蕻良重返武汉,与之同居。1 940 年去香

港,不久,因肺病入住玛丽医院。此时,太平洋战争爆发,El军进占香

港。1 942 年 1 月 1 3 日,移至跑马地养和医院,手术切除喉管;1 8 日再

转玛丽医院,22 日不幸辞世。 ,

萧红从小热爱诗歌,中学时阅读《屠场》等小说,并练习写作。

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始于 1 932 年,发表的第一个作品,是短篇小说

《王阿嫂的死》。在哈尔滨,她积极参加萧军、舒群、罗烽、白朗等左翼

青年的文艺活动:在青年朋友的资助下,与萧军出版第一个诗文合集

《跋涉》,随即遭禁。成名作是《生死场》,大体完稿于青岛,在鲁迅的关

怀下由地下出版社“奴隶社"出版。上海时期是萧红的思想和艺术趋

于成熟、稳定的时期,这时出版的集子有:自传体散文《商市街》、短篇

集《桥》《、牛车上》等,抗战期间,出版短篇集《旷野上的呼喊》、散文集

《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还有两个写于重庆和香港的长篇:一是《呼

兰河传》,一是《马伯乐》,其实这两个不同风格的小说都是未完成的史

诗。 .

萧红本质上是一个诗人。但是,一生中以分行形式书写的不多,生

前自订诗稿一册,未出版。作品以小说为主,成就也最大,散文次之。

但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作品,都十分鲜明地打上萧红个人气质的印

痕,刻下坎坷三十年人生的斑驳辙迹。

我们看到,萧红的大部分作品带有自叙传的性质。像散文《商市

街》自不必说,就是《生死场》和《呼兰河传》这样具有宽广的社会性内

容的作品同样如此。所谓自叙传,不只是记录个人经历,还应当包括那

002 萧红作品新编

些忠实于个人的思想、信念、梦幻、内心真实的文字。萧红是大地的女

儿。《呼兰河传》透过童年视角,展示呼兰河当地的风俗民情,哀悯小

团媳妇、冯歪嘴子等小人物的卑贱的命运,流露出深厚的底层意识和土

地情感。《生死场》在叙事上看起来是“无我之境",纯然以电影式手法

呈现乡村“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的悲惨图景,其实作者并非

生活的旁观者,她分明把自己烧在那里面。

萧红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敏感于身为女性,极力维护作为女性的

尊严,唯其如此,对于广大妇女的精神困境的暴露,也就特别深刻而沉

痛。她具有双重的文化身份。一为女性,一为穷人,如此构成作家的富

有于洞察力的复眼。在她的作品中,人物多为女性、穷人,还有老人和

孩子,总之是弱势者“,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她以无限的深情,叫

喊他们的痛苦、挣扎和不平,在现代作家中,形成特有的“弱势文学”。

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左翼文学,它不是意识形态规训下的文学,而是爱的

文学,人道主义文学,别一种反抗文学。

萧红具备热爱自由的天性。自由,是她一生的憧憬和追求。表现

在形式手法上,可以随处看到她的主观色彩,对外部世界的积极干预,

或是无意识的介入。因此,她也就无法恪守传统的小说观念,不讲究严

格的结构,紧凑的情节,什么悬念之类,而是写到哪里算哪里,充分的随

意化,散文化。她的作品多是内倾的,但是又是热烈的、飞扬的、断裂

的、细节的、碎片化的,像《手》那样整饬的写实作品并不多。无中心,

无主角,甚至于无情节。她并非有意追求现代主义,其实当时也没有什

么现代派的经典可供借鉴,写作于她只是一场自由而大胆的试验,于此

带上“先锋性"。

少时诗歌美学的培养,生为女性的柔弱和敏感,还有母性般的爱的

前 言 00 3

博大,造就了萧红的诗性风格。从表现手段来说,她惯于运用象征,隐

喻是一种象征,其实氛围的营造也不失为一种象征。在许多作品中,叙

述断片的配置是任性的,夹杂的,倒错的,跳跃的,时时中断的,或有所

省略的。深厚,质朴,然而细致,柔弱如水,而又富有火的热情和骨骼的

硬度。由于她所叙写的生活本身的悲苦,以及身世的飘零、灵魂的孤

寂、心灵的凄苦、哀戚和悲痛,从本质上说,萧红的诗性风格不能不是悲

剧性的风格。

本书编入萧红几种不同文体的作品:诗、小说、散文和书信。篇末

加少许注释,包括对文本主题的阐释,创作背景j或艺术特点的揭示。

未必准确,仅供读者参考而已。

林 贤 治

20 1 0 年 7 月 30 日

004 萧红作品新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