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代仁主大理段誉(1)

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 作者:填下乌贼


段誉心想:“我若再说谎话,倒似是有甚亏心事一般。”昂然道:“我刚才没跟钟夫人说实话,其实不该隐瞒。我名叫段誉,字和誉,大理人氏。我爹爹的名讳上正下淳。”钟万仇一时还没想到“上正下淳”四字是甚么意思,钟夫人颤声道:“你爹爹是……是段……段正淳?”段誉点头道:“正是!”

——《天龙八部》第2回

金庸的十四天书里,所有男主角中,唯一一个历史真实人物,就是段誉。对于这个深受金迷爱戴的可爱人物,值得专门为之开辟专篇,详加点评。

《天龙八部》的三个男主人公中,段誉最先出场,这是一个亲和、善良、和蔼、乐观、热血、充满正义感的邻家大男孩,完全没有一国储君的作派。小说的最后,段誉已经贵为一国之君,但其性格依然一如以往,令人十分感慨。

要说历史上的段誉,先得简单说说大理国的历史。

大理国史

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国(公元738—902年),南诏面积虽小,却是一个凶悍好战的国度,给大唐帝国带来不少小麻烦。公元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杀死南诏末代皇族800多人于大理五华楼下,宣告了南诏国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郑买嗣窃国成功,改国号“大长和国”。但这个政权不得人心,只存活了25年,即被新的权臣杨干贞推翻。杨干贞扶植清平官(宰相)赵善政为王,改国号“大天兴国”。赵善政当了一年的傀儡就被废黜。公元928年,杨干贞再次改换国号“大义宁国”,自己身登大宝关起门来做皇帝。

由于杨干贞的穷奢极欲、贪虐无道,公元937年,通海(今玉溪)节度使段思平率领黔东三十七个少数民族部落联合起兵,打出“减尔税粮半、宽尔徭三载”的口号,得到云贵大地上所有不堪压迫和欺凌的奴隶、平民的支持,起义军摧枯拉朽,一鼓作气攻陷羊苴咩城(大理城),将暴君杨干贞赶下皇位,大理国就此闪亮登场!

纵观这风云变幻的35年,和中原王朝五代十国相类似,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最终的赢家大理段氏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从段思平起的列代帝王,都信奉“轻徭薄赋、慎动刀兵”的原则,在外交方面,东顺大宋、北拒吐蕃;在内政方面,分封臣下、宽厚待民,算得上是有道明君。

经过段氏皇族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原本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大理国,终于走上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康庄大道,社会安定团结、百姓生活美满,和小说中介绍的情况比较一致。

然而,大理段氏也有着自身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个致命的阿喀琉斯之踵从段氏政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伴随左右,一直到大理国的灭亡为止。

这就是延续了南诏、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灭亡传统的权臣干政。

在段思平丁酉得国后,大理国境内出现了国王、诸侯、平民/奴隶三种社会等级,国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割据诸侯,各诸侯效忠皇室,但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有自己的封地,但财政、兵力并不占绝对优势;而平民和奴隶是这两大贵族的财产,不仅要缴纳税赋,而且还要义务参军,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万幸的是,由于段氏的仁政,这个阶层的民众生活倒还不算太穷困。

这么看来,段氏其实已经成了大理各方势力均衡后的产物,如果国王有道,那么各方太平;如果国王昏庸暗弱,那么自然会有野心家虎视眈眈,进而取而代之。

悲剧,在段廉义执政期间,终于发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