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蔡元培:其生也荣,其死也哀(2)

陈年旧事 作者:叶兆言


蔡元培是学而优则仕的典型,看清朝遗老笔记,不乏溢美之词,好歹人家也是有过功名,正经八百的科举出身。十七岁考上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贡士,第一次参加殿试未取,二十五岁中进士,名列二甲三十四名。他的策论内容是“西藏的地理位置”,我很吃惊当年殿试,皇上的眼皮底下,居然会这么考。

同科进士有些名声的还有张元济和唐文治,以最后官阶论,恐怕要数蔡元培最高,虽然他在清朝的官不算大。说白了,就是考场得意,会做官,能当好官。章太炎说自己善于搞政治,做学问玩文艺,只是失意时的消遣,这句话用在蔡元培身上才更合适。考察他一生,从来没有真正地离开过官场,他的学问并不惊人。在晚清,弃官从教,创立光复会排满,玩的是政治。到了民国,在教育的最高权力位置上下,玩的还是政治。

蔡元培这样的人不可能离开政治,他的辞职本身就很政治。他的辞职书最见性格,最值得品味。袁世凯挽留他,他说我不是为你辞职,而是为四亿中国人。他不当北大校长的理由,是屁大的事都要向上面汇报,“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当然不能。理由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中国非要和别人不一样,这鸟校长不做也罢。理由三,“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人物,无论何等高尚事业,一到这里便染了臭虫的气味。

蔡元培有其特立独行的一面,他反对过孙中山,孙中山要北伐,要和北方开战,他坚决反对。反对过共产党,一九二七年的“四一二”清共,他是民国元老中投赞成票的人。著名的五四运动中,作为北京大学的校长,他坚定不移地站在学生一边。十多年后的“一二?九”运动,学生要求抗战,到南京示威,他出来跟学生对话,结果被打得头破血流。

作为一名教育家,他把学业看得非常重,认为“因爱国而牺牲学业,则损失的重大,几乎与丧失国土相等”。显然,教育和政治分不开,然而教育不仅仅是政治,教育家绝对不能只是政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