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北京42家四合院酒店及特色酒店自发组成了北京市首个非星级酒店联盟。成立仪式上,商界、政界、学界人士济济一堂,向初生的联盟表示祝贺,并为它所代表的北京文化的顽强再生备感欣慰。
北京的胡同、四合院承载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们却经历了令人痛心的衰败。昔日规规整整、工艺精良的四合院得不到应有的保育,纷纷沦为房危屋破、人口拥挤的大杂院。而在非星级酒店联盟的成立仪式上,与会来宾看到加入联盟的四合院酒店及特色酒店,无比骄傲地呈现着北京胡同、四合院应有的风采,一个个“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庭院复活了,向人们呈现着一份份久违了的美丽。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四合院酒店发展的转折点。奥运会召开之前,北京的这类酒店只有三四十家,以国有为主,多是用于接待官员、来宾,或作为备选的旅游项目。借奥运会召开之机,由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的这类酒店在北京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至上百家,成为备受国外游客欢迎的高档旅游项目。许多酒店的入住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房费翻番,供不应求。其喜人的发展势态,反映出近年来北京市旧城保护政策调整的功效,也给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拆除行为以有力回应——在文化发展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当下,人们确实应该从四合院酒店的成功中收获更多的启示。
2005年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整体保护旧城的原则,明令停止大拆大建,积极探索适合旧城保护和复兴的危房改造模式,加强对具有历史价值的胡同、四合院的保护和修缮。参与四合院酒店建设的各方社会力量,正是对上述规定的有力执行者。这些酒店的开发,最成功之处,是复兴了四合院财产权的公平租售之道。投资方不是以强制性拆迁开道,而是充分利用房地产交易平台,不惜资金、时间与耐心,或租或购,再行修缮,将一个个大杂院还原为魅力独具的院落,其信心来源,既有对北京历史文化的热爱,更有对
财产权稳定的预期。非如此,不会有这般耗心耗力的投入,也不会换来丰厚可人的回报。
酒店联盟的成立也告诉我们,基于不被袭扰的产权明晰、公平交易的环境,建设性的行业自治、有序参与,才会自然而真实地流行,并对社会管理形成有益的补充。走向繁荣的四合院酒店提醒我们,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四合院都变成酒店,而是每一片屋宇的兴衰荣败都与其财产权的状况密切相关,拆字旗被拔掉了,市场的信心才会恢复,真金白银的修缮与利用才会发生,城市的生命才会延续。
2011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