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随后的乡试中,陶圣俞榜上无名。他回到家中,发现年老的母亲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当然就是子晋投胎的,自小聪慧,过目不忘。
几年之后,礼部科举集体舞弊案发,众参与的考官撤的撤,关的关,杀的杀,考风为之一正,陶圣俞才中副榜,被补录为贡生。众多考官被查处,大家都以为老天爷开了眼,只有陶圣俞知道,这是张飞之力。
据说张飞是个粗人,非但不读诗书,还不识字。他和刘备、关羽通信,都是请别人代笔的,他假装看过之后,才把信发出去。结果,敌人看出破绽来,就以他的名义写信给关羽,想骗关羽上当。关羽看信后,二话没说,就把送信的奸细拉出去杀了。原来,张飞每次假装看信的时候,在信纸上扎一个针孔。关羽看到这封信没有针孔,知道一定是假货。这就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这一歇后语的来历。
张飞论起文学修养,自然远远比不上师旷与和峤。然而,他却能慧眼识人,选出文章警世的于去恶来。这事说稀奇也不算不稀奇,当“砖家”横行之际,大家听到的都是诸如“不能剥夺老百姓纳税的权力”“自行车的污染比汽车的污染还要大”这类的言论。这时候,“砖家”的观点不如外行的观点正确,也比不上外行有公信力,并不足为奇。
让人不解的是,张飞既然知道阴间考风不正,并且进行肃清,怎么不顺便到人间整顿一下考风,而要等几年之后才做这项工作呢?也许,这是安排张老夫子行程的行政秘书的故意疏漏。如果让他这样的外行到处乱逛,老百姓自然拍手叫好,却断了一些人的财路。所以,不希望他乱跑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