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部分写作都是在饭馆里完成的。并不是说我出门吃饭还带个笔记本,那太人五人六了。而是到了月底,流量用完了,吃饭时刷不了手机,就瞎琢磨,琢磨着琢磨着,文章就出来了。而且,往往比摒除一切私心杂念摊开稿纸对着电脑时写得更好。
有一次,加湿器坏了,拿去商场保修。商场帮我联系厂家,厂家是个顺德的小作坊,推诿半天不给修,折腾了一上午。要按经济学的思维,这一上午如果在公司加班,挣的加班费够买三台加湿器了。来商场保修显然不划算。
但账不能这么算。微观经济学上讲,退出市场的条件是,收益连可变成本都覆盖不了。按照这个观点看,很多开咖啡馆的人,营业额连人员报酬都不够,更不用说铺面租金,但一样能开下去。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有一笔隐藏收益没有考虑进去,就是,咖啡馆的店主很享受每天下午坐在咖啡馆里听听音乐晒晒太阳的时光。这效用足以抵过许多收入了。
假如一切都必须用金钱来衡量,那么马云解完手都不应该在马桶上多坐会儿,因为在马桶上多蹲一分钟就少挣好多钱。但如果生活把人逼到连在马桶上缠绵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人生可是乏味得很。
所以,我宁愿不去加班而去修一台不值钱的加湿器,去看柜员跟厂家扯皮。这看似不重要的事情,却滋养了我的写作。它让我的人生多了一分阅历和经验,让我有机会了解众生百态,看别人是怎样生活的。
自行车爆胎的时候,我开开心心去找修车铺。买奶茶的时候,我愿意等半小时的队看奶茶小生是怎样手起杯落地冲奶茶的。睡不着觉的时候,我会琢磨怎么写篇睡觉的文章。出门吃饭,菜太难吃,我会琢磨怎么可以这么难吃,琢磨完又是一篇文章。生活没有止境,写作的素材也永远不会匮乏。别人看我在吃饭,其实我是在写稿子。别人看我在听相声,其实我还是在写稿子。
真正动笔的时间非常短。但一件有意思的事在脑子里慢慢发酵,却是相当长的过程。就像小时候我妈酿酒糟,粬子掺在米饭里,搅和匀了,捂上两层棉被,发酵一夜,再端出来,就香气扑鼻了。
生活和写作,是一码事。生活是写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写作提供无尽的灵感和素材。同时,写作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已经慢慢成为一种生理上的冲动,像吃饭睡觉那样。
其实人人都有这种冲动。朋友圈里那么多人吐槽就是明证。区别只在于有人吐槽多,有人吐槽少,有人用自己的话吐槽,有人用别人的话。
微博刚流行的时候,有人路上被车撞了,别人要把他从车轮底下扶出来,他说你别慌,我先发条微博。这样的人就是一块写作的好胚子。因为他有把自己的情绪和故事记录下来给大家看的冲动。但仅仅是胚子并不足以从事写作,还得练习叙述的技巧,得学会把故事和情绪千岩万壑地展现出来。
对写作的人来说,文字就是工具。对摄影的人来说,相机就是工具。它们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让一个人的生命更加饱满和多彩。
写作的冲动就像说话的冲动,拍照的冲动。古人之所以登到高山之巅,就忍不住来一首诗,因为他们没有相机,没有别的办法把澎湃的心潮记录下来,只能口占一首绝句聊遣逸兴。许多年后,想到这首诗,依然可以回味当初的场景。我们今天读到《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就像在领略一幅长镜头的电影。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工具,每个行当有每个行当的工具。今天人手一机,登到泰山顶上,长风吹衣,层云当胸,诗兴大发,只是有韵有辙的诗词未经训练的人驾驭起来不利索,于是手往裤兜里一伸,掏出手机,咔嚓按下快门,就算记录下来了。随手发个朋友圈,配上两句“泰山真是高,累得人腰疼”,也一样是饱满多姿的生活,并不因为诗不合辙照片不美观而减少了乐趣。
而一旦有了攀比心,写诗的人一定要自己的诗盖过别人,拍照的人一定要自己的照片盖过别人,生活的乐趣就统统变为累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