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第308师静静地等在公路两侧的山头。天下起雨来,将越军战士淋得透湿,七溪法军却是一动不动。
两军对峙,双方最高指挥员手握重兵眼对眼地相互盯着,看谁先犯错误,然后立刻发起致命的一击。
陈赓看起来很平静,照样和顾问们谈笑风生,但内心里已是风云翻卷。9月21日的陈赓日记写道:“天雨,敌未行动。此战甚重要,若此役能歼灭敌两个小团,则高平攻占即无问题。我所担心的,是东溪散敌逃回七溪,泄漏我主力在此,恐敌不进,则使我无仗可打,这是最伤脑筋的事。”
第二天,陈赓身染疟疾,他躺倒了,而且一病就是五天。从河内北进的法军就在这时攻占了太原。
胡志明来了,陈赓正在病中昏睡。胡志明向旁边的中国顾问摆摆手,轻轻走到床前,摸了摸陈赓的额头,又轻轻地走了。
第308师还在等,但是他们有些忍耐不住了,牢骚满腹,怨言不断。有的军官开始请求撤下去。这番情景,直至38年后,当年的第308师中国顾问王砚泉还能清晰地回忆:
等啊等啊,七溪的敌人就是不动,越军有些干部就开始说怪话了。特别是那些原先就主张先打高平的人抱怨得凶,说打东溪错了,消耗了自己的力量,又没有援兵可打,还把打高平的有利机会也丢了。发这些牢骚的不是基层干部而是营以上军官,他们都知道陈赓在帮助越军组织这次战役,也知道先打东溪是陈赓提出来的,所以他们开始怀疑陈赓的指挥。这些牢骚和议论,通过各级顾问都反映到陈赓耳朵里去了。陈赓不予理睬,即使在病中,他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法军总指挥的动向上,他坚信法军不能放下高平不管,法军在已经作出的部署上必定要有下文。他已经断定,战役主动权掌握在越军手里,法军比越军急得多,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做出下一步举动了。
几天过去,陈赓战退了病魔。这时,他对越军现状的认识也更深了一步。东溪之战的战果已经清理出来,法军死伤与被俘267名,有20来人突围而去(初时,越军报告歼灭法军800人);越军伤亡则超过了500人,几乎是法军的两倍。以接近万人的兵力围攻300名守敌,战果尚且如此,可见越军的攻坚能力是很弱的。如果一开头就打高平怎么行呢?陈赓面见胡志明,要求越军主力继续静候打援,要是几天后还是没有动静,再准备围攻七溪。
9月29日,胡志明再次来到陈赓住地,听取了陈赓的作战谋划。胡志明同意陈赓的意见,只提出现在越军军粮不足,希望广西军区再拨150吨粮食应急。
主动与被动的转换,胜利和失败的变化,在此刻这个宁静的战场上,就表现为谁能够多坚持一分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