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纪景星纪景辰

纪晓岚家族人物 作者:张楚乔


纪景星,字系清,纪坤次子,景城纪氏第十一世祖。明附学生,生年无考,卒 于崇祯十五年。 纪景辰,字无考,纪坊之子,景城纪氏第十一世祖。生年无考,卒于崇祯十 五年。 纪坤与纪坊是纪尧卿的长子和次子,是亲兄弟,所以纪景星与纪景辰为从 兄弟。纪坊字旌吾,纪坤《花王阁剩稿》中有《旌吾弟自真定夜归》诗一首,写道: “隔墙一唤惊还喜,半夜汝从何处来? 携手都忘闭门户,御寒先遣洗樽基。音书 虽近无人往,道路多虞几度猜。此 日生归是天幸,旅颜消瘦未须哀。”此诗通过 纪坊半夜突然回家引起家人的惊喜和意外,充分反映了明朝末年动荡离乱的社 会现状。 纪景星、纪景辰兄弟是明朝末年当地有名的诸生,但由于他们只知死读书 而不懂世事,最后成了战争的牺牲品,令人惋惜。 事情是这样的,明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一些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开始觉 醒,纷纷寻求治国安邦的良策。对读书人来讲,科举进仕无疑成了最主要的途 径。因此,在文化上就形成了道学越来越尊贵、科举考试越来越被看重的局面。 这种局面,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极端文化现象,一些狡黠奸诈之徒见有机可 乘,便开始坐讲心学,攀援声气,处处以道学家 自居;而一些纯实敦厚的士子则 两耳不闻窗外事,死读诗书,以求取功名。以至于读书人没有几个能了解社会 的现实状况,懂得处理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的。 崇祯十五年,纪坤带领全家为避孟村土寇而暂居河间城里。纪坤卒后,听 说清兵又要攻打河间,全家又商量着要搬回老家景城。临行前,全家正在收拾 东西 ,邻居一个老头儿回头看见大门上贴的门神,无不感慨地叹息说“:如果当 今有一人有当年尉迟敬德和秦琼似的本领,国家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等地 步!”此时,纪景星、纪景辰正在门外捆绑铺被,听到老头儿的话,便与他辩论了 起来,说“:门上所贴是神荼、郁垒,而不是尉迟敬德和秦琼。”老头儿不服,回家 找来丘处机的《西游记》为证。景星、景辰说委巷小说不足为据,又到屋里翻拣 出东方朔的《神异经》来与之争论。本来太阳已快落山,翻检书籍已浪费了很长 时间,相互论辩又耽误了很长时间,此时城门已经关闭,再想出城已不可能,只 想到一夜之间,清兵已抵达河间,将河间城包围得水泄不 戮,景星、景辰及全家大多遇难。 娜 纪景星、纪景辰读书是很优秀的,纪坤曾写过《送景星赴乡试》诗“:不能随 我隐,尔亦 自有见。举世尽鸿冥,何 日息龙战。挟策干诸侯,游士吾所贱。读书 二十年,当为明廷献。世事虽靡常,公道此未变。果为珊瑚枝,铁网终能冒。竖 儒守一经,讵足拯离乱。傥可梯青云,或冀理一县。抚字缓催科,且恤百里患。 杯水沃车薪,终胜助以扇。黄花取次开,老眼摩挲看。此愿果否偿,送尔泪如 霰。”从中可以看出纪坤望子成龙的心情。但作为读书人,关键的是能学以致 用。然而,景星、景辰却在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际,还在考证古书的真伪,辩论 不切实际的问题,岂不是只知道读书而不懂外事吗? 最后连命都白白送上,实 在是可悲。 这则故事记述在《阅微草堂笔记》最后一部分的《滦阳续录》中。因为牵涉 到纪晓岚的两个曾伯祖,所以,纪晓岚开始在写各种笔记时并没有记述这件事 情。但讲求学惟实用的纪晓岚,作为清代的文坛领袖,又负有领导学术风气的 责任,经再三思量,再加上他的父亲纪容舒曾经说过“: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 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的教诲 ,最终还是决定写出来,用 祖上血的教训来现身说法 ,以此来教育那些死读书的士子们。 参考资料《:花王阁剩稿》《、阅微草堂笔记》《、景城纪氏家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