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爱与希望的小街》 自序

爱与希望的小街 作者:周成林


写作无需文凭。作家有大有小,但我从没遇到自称专科作家、本科作家或研究生作家的同行,也没碰上不看作品先验文凭的编辑。可惜的是,这个常识在文字以外的世界仍未通行。我当初提笔,一是从小就有的兴趣,二是我没文凭,多数时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三是我也渐渐发现,常人眼中的“像样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文字或语言,是我唯一的“技能”,靠它暂时活着,没有什么难为情,就像鞋匠补鞋,厨师炒菜,裁缝做衣。尽管前途难卜,尽管朝不保夕,尽管至今没有立锥之地,不时还得靠人接济,我还是很高兴做一回自己想做的人,但也时刻提醒自我:作家,尤其独立作家,不必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更不应该自我膨胀。

《爱与希望的小街》,原是我的上一本小书《考工记》的续集。本书完稿后,鉴于这两本书的背景相似,内容连贯,尤其笔下人和事,都跟作者有这样那样牵扯,我决定听从出版社建议,把两书尽可能合二为一,不仅让前些年自己的这类写作告一段落,也给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读本。然而,我愈来愈不喜欢“个人史”“回忆录”这类整齐划一的标签,所以一方面纪实,一方面也尽量向文学靠拢。除了早期某些文字,我后来写的大多数篇章不再过多评论,而是尽可能忠实再现。我的文字也愈来愈简单;这一简单并非刻意,而是符合这几年(包括今后)我的生存状态。读完本书,读者不难发现,书中人物,不论至亲还是好友,要么早登鬼簿,要么已跟作者相忘于江湖。但我必须说明,写到他们时,作者并无恶意,也不回避自己的愚笨。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本文开头提醒自我:作家不必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本书书名,灵感得自日本导演大岛渚的早期电影《爱与希望的街》。电影中的穷街陋巷,让我想起早年跟祖母住过的小街。我在这条小街慢慢长大,感受爱与希望,体会恨与绝望。我们的左邻右舍多为无权无势的弱者,我是他们的一员。等到成人,我有机会接近权势和财富,虽然短暂着迷,但我最终还是站回无权无势的弱者一方,我仍是他们的一员,哪怕这条小街名存实亡。本书写到的人物,不论我视为至亲的祖母还是让我爱恨交加的父母,不论管制分子还是知识青年,不论从前同学还是过去同事,不论联防队员还是日式酒吧的妈妈桑,既是常人,又是常人眼中(或他们自己眼中)的失败者或畸零人。每个人都很独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的文学版本未必“权威”。我笔下的自己,也只是我眼中的自己。我笔下的失败者或畸零人,无论在世与否,他们若肯动笔,或许又是别样光景。

2015年4月24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