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吹响中国美术革命的号角(3)

艺术中国:我眼中的当代名家 作者:代海


他从乡间走来

1906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六),赵望云先生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周家庄,一个兼营皮商但并不富裕的农户家里。他前面有7个姐姐,他是父母的老生子,深得全家溺爱。15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失学,母亲便把他送到辛集镇上一家皮店中当学徒。然而,从小就有艺术天赋、热爱绘画的他,并不安心此业。直到19岁那年,母亲病故了,他才在极度悲痛中结束了学徒生涯。这一年,他得到同县富商王西渠表兄的帮助,初次从家乡到北京求学,先后在京华美专、国立艺专,专学美术,过着极其艰苦的学习生活。

1927年,他脱离学校,进入自我学习和锻炼时期。为生计,他曾去北京师范学校、山东临清十一中学教过美术课。为反对旧国画内容空泛作风,他在绘画风格上力图具有时代价值的创新,不断进行乡村人物速写,创作出许多描写群众生活的画面,并与李苦禅等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画展,展出了他最早描写劳动人民的作品《 疲劳 》《 贫与病 》《 厂笛 》《 拓荒者 》《 风雨下之民众 》等,被中外人士惊赞,称他为“苍头特起”之艺术先锋。随后,他又在《 骆驼月刊 》《 大公报 》等报刊上发表《 雪地残生 》《 狼狈荒途 》《 幸福梦 》《 负担者 》等作品,并发表他关于中国画改造问题的文章。从此,他名声大振。

1929年之后,他又与李苦禅等合办吼虹艺术社,提倡新国画运动。在生活十分困苦又面临被日本侵略的情况下,《 吼虹月刊 》出了两期,还编有《 苦禅望云画集 》两册,由震东书店出版发行。后社址被宪兵搜查,他携带作品出走东北,在营口、沈阳、大连等地得到同乡友人的帮助办画展,展出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描写国内军阀混战中的农村荒芜景况,题材新颖,惹人注目。

次年,他在感到处处都有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威逼的沉重精神压力下,从东北回到了故乡。

1931年,他去北京拟再去东北时,“九一八”事件爆发,日寇占领了东三省,在这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时期,他用画笔作武器,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过着漂流不定的生活……1932年,他去天津大华饭店举办画展,还将各报刊发表过的作品搜集在一起,出版了《 田园集 》画册,由《 大公报 》代办部发售全国各地。

他在后来出版发行的《 赵望云农村写生集 》自序中说:“我是乡间人,画自己身历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种生活上的责任,此后我要以这种神圣的责任,作为终生生命之寄托。”

他坚信自己所走的以“我手写我心,时代惟妙肖”“艺术为人生”为宗旨的艺术道路是正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