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期 千年科举那些事儿(上)(2)

晓说2 作者:高晓松


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儿:现在的监狱里,各种用语居然都跟过去科举一致。过去的贡院,就是考试的地方,每一间小屋叫一个号(监狱里的黑话都说“你是哪个号的”),穿的衣服叫号服,等等。在每一个号里,有两块特别小的板,在上面蜷着、半躺着能睡觉,也可以用来写字;现在的监狱里也有一块大板。不光如此,监狱里的老大叫“头板”,老二叫“二板”,墙上的铃响了叫“响板”,挺着坐在那儿叫“坐板”。这些话其实都是从科举时代传下来的,可能是被关在监狱的人觉得自己应该光荣点,所以用的都是当时的科举语言。

科举考试还传下另一个有意思的话叫“出恭”,就是上厕所。因为科举考试很严格,考官提前一个月就把考生关在号里了,不能出去。考试的时候,三天考一科,在那么小的地方三天不能出去,怎么上厕所呢?申请。因为怕你出去就作弊了,你得申请一个“出恭入敬牌”,就是大家得安安静静的,因为那个号一个挨一个,都没有门,你不能打扰别人。领了“出恭入敬牌”才能去上厕所,上完了马上就得回来。所以后来“出恭”就变成了上厕所的意思,还分大恭、小恭,闲着没事儿放一个屁叫虚恭,意思是没什么真东西。不过,到了殿试的时候,想出恭可不行了,皇上在那儿亲自举行殿试,马上就要出状元、榜眼、探花了,谁也不能去撒尿。后来,考生们发现吃了银杏树的白果能缩尿,于是所有的考生去殿试之前都要狂吃一大筐白果,以免殿试的时间太长,一撒尿,状元没了。

其实我觉得现在对高考作弊的处罚力度不够。在古代,科举是国家的根本大计,国家的管理人才都是由科举来的,所以任何涉及科举的罪都是杀头的重罪,毫不留情,因为你犯这样的罪就等于动摇国家的根本。科举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防止作弊,比如准考证上要描述考生的体貌特征,说这个人有痣、有胎记、有胡子等什么什么模样。最有意思的一种方法是要你的亲人以及邻居乡里一起作保,证明准考证上描述的这个人就是你,一旦出现替考,所有作保的人一起连坐,这个惩罚是非常严格的。科举博物馆里还有当时作弊的小抄,叫夹带,那个特有意思,上面的字写得极细,一个米粒大的地方,能写三个字进去。此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防止作弊,进考场要脱掉鞋和衣服检查,考生都光着脚,如果你带了夹带,一旦被发现了,就会给你戴上枷锁。

然后你就会看到考场旁边站着一排人,都各自带着枷锁,意思就是你夹带了,我就给你带枷。

还有方法叫糊卷子、抄卷子。

糊卷子这个跟现在的高考阅卷形式非常相似,就是把卷子上写着考生的名字、编号的左上角糊起来,所以在阅卷的时候看不见这些信息,这样阅卷就相对公平。

从科举上传下来的这个制度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个问题,因为那时候主要是写文章、写诗,很容易被看出笔迹来。所以在后来,尤其是宋朝,大规模地采用了抄卷子的办法。

就是说不能直接把你的卷子拿去给主考官看,而是要由专门抄卷子的人先把你的文章誊写一遍,这样就没法辨认笔迹了。且不说一个人要抄好多份,笔迹都差不多,就算一个人抄一份,笔迹也变了,你也辨认不出考生是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