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不判卷子的教授 1

民国的底气 作者:落尘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中季,号德潜,又号疑古,浙江湖州人。著名文字音韵学家、五四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著有《文字学音篇》,该书是中国第一部音韵学通论性的著作。历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教授。读过鲁迅《呐喊》自序中的人大都会记得其中的这一段话: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钞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钞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钞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

这里的“金心异”,便是钱玄同。鲁迅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期间,钱玄同常常前去拜访,有时一月能去上七次。钱玄同来时喜欢靠在藤躺椅上跟鲁迅谈天,兴致高时能谈上五六个小时。周作人晚年在《知堂回忆录中》写道:“钱君从八月起,开始到会馆来访问,大抵是午后四时来,吃过晚饭,谈到十一二点钟回师大寄宿舍去。”并说钱玄同爱聊天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早在日本留学时他就已有此习惯,“当时玄同着实年少气盛,每当先生(指章太炎)讲了闲谈的时候,就开始他的‘话匣子’,而且指手画脚的,仿佛是在坐席上乱爬,所以鲁迅和许寿裳鲁迅的终生挚友,二人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曾历任江西教育厅长、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台湾编译馆馆长、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等职。便给他起了‘爬来爬去’的雅号”。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钱玄同的功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力倡白话文;

力主新式标点符号和汉语出版物汉字改竖排为左行横排;

改革文字,使汉字化繁难为简易;

鼓动新文学,催生鲁迅的小说名篇《狂人日记》;

呼唤“德先生”和“赛先生”;

编写新式国民教育教材;

引发中国古史学界的地震,在他的推动下,以顾颉刚等为主要学术力量的“古史辨”派,改写了中国的上古史。

钱玄同于1887年出生,幼年生活在苏州。钱玄同的父亲钱振常是清代同治年间的举人,他“喜骈俪,以文名于时……晚年湛深经学,精于考据。治小学,能究文字之变迁”,曾担任礼部主事。钱玄同出生的时候,钱父已经65岁。1891年秋,4岁的钱玄同开始发蒙,老师就是他的老父亲。钱玄同整天站在书架前,读由他的父亲亲自书写并贴在书架上的一条条《尔雅》词义。《尔雅》经常被后来的学者称做中国最早的汉语辞典。钱振常对钱玄同的教育是相当严厉的,有两件事可以作为佐证。

钱玄同幼年因为站着念书、背书,站得太久,两腿僵直,不能移步,一天下来,只好由仆人把他抱回内房去。这件事留给钱玄同极深的印象,到晚年他还常常跟朋友和学生说起,他的双腿没有力量,害怕走路,全是因为小时候站着念书给站坏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