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孤岛集 作者:毛丹青


这本书缘起于《知日》出版人苏静先生的约稿,其实,我们的相识不是为了别的,完全是为了“知日”。当时是2008年,北京的奥运气氛浓厚,无论谈什么,很多人都会从体育文化谈起,喋喋不休,最后的话题落脚点往往是中国必将成为文化大国。这也许是我多年与国内出版界打交道后的一个私人感受,并不典型,也毫无代表性。

不过,与苏静先生的谈话是愉快的,因为所谈的是一件很小,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这就是了解日本,创办《知日》媒体品牌。在很多人看来,留着中国这么大的文化内容不做,偏偏深入日本文化的腹地,要做就坚持做下去的决心多少令人好奇。对此,我们的想法是干脆的,尤其对我这样的旅日时间已超过了居住在中国的时间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知日者智也”,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自己的智慧。

《知日》创刊于2011年1月,苏静先生是主编,我是主笔,一路下来,共同经历了不少,其中最让我感慨的一幕是与他一起攀登富士山的时候,从五合目往上没爬多远,我就完败了,岁月不饶人,体力不支,但他奋勇直上,一直爬到山顶,而且还看见了第二天凌晨的日出,日语称之为“御来光”。无庸赘述,这就是《知日》“了解日本”先从脚下走起的例子之一。

我在《知日》开设专栏也是苏静先生的建议,但具体写什么,他并不多说,因为他了解我长年的著叙,也知道我的观察点往往是脚下与日常的日本。

这本书是《知日》近年来“色彩”连载的总汇,另加《北京晚报》上刊载过的栏目文章,前者是动,后者是静。“动”写的是行走,人物与故事,而“静”写的是我平时的所想所思。最后,还附上两篇对话,构成一本由《知日》出品的书籍。

是为序。

《孤岛集》语录

在异国的文化海洋中,我就像一个中文的孤岛,我越来越觉得孤岛有一种独立,一种蔑视所有周围的海洋的气质。而我也一直在探寻,如何去坚持自己的孤岛,如何能够使自己的孤岛有营养,有更多的阳光。

万物皆灵,我们应对每一种东西心存敬畏之念。

颜色是一个非常好的元素,它们有一种情感,也有一种物体,甚至有一种空间。

水色是容易变化的,有的可能是蓝天的颜色,也可能是白云的颜色,因为它是反光体;它又是很重要的食物的基础,是很鲜活的生命体。

人生最有意义的点也许不是在起点,也并不在终点,最有趣的、最好的、最辉煌的地方是在转折点。

人往往无法贪心,要干就干一件事,不能同时干两件事。

在你的眼睛里看到的永远是我自己

越是在我们现在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越要了解对方,表现自己。知道日本,了解日本,是为了丰富我们的智慧。这是对时代的一种测试,我们时代的发生是一个大的脉络,普通民众又是另外一个脉络,我们应立体地看待整个社会。

阅读一个文学作品应该有两把刀:一把刀杀入他的作品,一把刀杀入他的经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