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西合璧的真君子

他们奠基西南联大 作者:汪龙麟 张仕英


一生中有过掌管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经历,这是值得梅贻琦无比自豪的。而且,在不同的时期,梅贻琦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变化中不断完善的,其教育思想是围绕一“真”字变化的。

自幼熟读经史的梅贻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学堂张伯苓的第一批得意门生,也是首批清华招考的留美公费生。留学欧美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他甚至于全盘接纳希腊人崇尚体育的精神。这样,他在中西方教育的共同熏陶下,逐渐培养了一种全面客观的思想意识。梅贻琦曾撰文总结自己的留学观,告诫行将赴美的学生:“我们应保持科学家的态度,不存先见,不存意气,安安静静地去研究,才是正当的办法,才可以免除将来冒险的试验,无谓的牺牲。”这种客观的思想奠定了他教育理念的“真”。

“教授治校”,这是梅贻琦任清华校长后奉行的基本原则。由所有教授、副教授组成教授会,行使以下权力:审议改进教学及研究事业以及学风的方案;学生成绩的审核与学位的授予;从教授中推荐各院院长及教务长。教授会由校长召集和主持,教授会成员也可以自行建议集会。而正是这种制度,使得梅贻琦时的清华出现三难现象:进校门难、读学分难、出校门难。在这种教育与治校的理念下,才使得清华大学以培养真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教授治校”体现梅贻琦重视教师,其“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名言,也充分表现出他对教师师德的重视。他认为: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他曾经用“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来理解这一点:“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是的,老师就像那条大鱼,而学生就是那些小鱼,教师的高尚品行自然会影响学生,并最终达到“不为而成”的境界。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教育方法。

重视教师,也要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而科学的教育思想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梅贻琦提出了“通才教育”这一核心观念。他认为,“通才”才是大学阶段直接培养的目标,而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才”的任务,应该由其他教育机构来承担。

关于梅贻琦的通才教育,也体现在他将体育教育看做是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且在学籍管理上明确规定“体育不及格,不得毕业”,并和马约翰教授相互配合,最终把清华发展为“体育大校”,并将这种注重体育的校风一直延续到西南联大。

梅贻琦对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主要观点“文明人类之生活,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则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也”,正是他知识上中西合璧的体现,也是对现代教育的深度诠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