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朝废除科举制度(3)

鱼羊野史·第5卷 作者:高晓松


到了三国以后,大家就觉得这个“举孝廉”的方法不行了,三国时期采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大家认为世家子弟的品行好,所以就都是世家子弟当官,结果变成了整个国家就这几个大世家。到东晋王朝成立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王”是指以首任宰辅王导为首的王姓世家大族,而“马”是指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可见世家大族已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东晋王朝取得淝水之战大捷时,朝中宰相谢安、前线主将谢玄,都属于谢姓这一世家大族。所以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句,是感叹昔日东晋王朝最显赫的王家与谢家这两家世家大族,如今也已销声匿迹,其豪华的深宅大院也已变成普通百姓的低矮住宅。燕子筑窝有一个特点,每年都在同一地点,历久不变。由于朝中当官的全是姓王的和姓谢的两家,所以后来大家觉得这种制度也不行,民间还是能出人才的,凭什么就这几个世家大族的人当官,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他们的权力太大的时候还会阴谋篡权,这就更没法办了,所以这种“九品中正制”的做官制度也不够智慧。

于是,从隋朝开始就实行“开科取士”的新制度,也就是让大家都来考试,从中挑选人才,结果这么一考发现果然到处都是人才。所以这种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经过不停地调整改良,逐渐完善了起来。这比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改变得还多。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科举考试也分地域,当时也是长安地区招得多,其他地方招得少。今天很多人说高考不公平,这个地方招得多,那个地方招得少,科举也一样。当年白居易就是“冒籍”考上的,“冒籍”相当于今天的高考移民,在当时其实是犯法的。白居易不是宣州人,他是通过一个亲戚把户口迁到了宣州,因为那儿人招得多,所以最后白居易考上了。当时的科举考试还有很多规定,比如说商人不许参加考试,因为大家都觉得商人就是唯利是图,商人要是当了官,那能不贪吗?李白就因为他爸是商人而没考成。

科举制度把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拢进了政府,所以中国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有创意的中央政府。而西方的大部分人才都在民间,所以西方的传统就是在民间保持着强大的创意,而政府始终没有太多的创意。但是中国由于采用了科举制度,人才全进了政府,所以民间并没什么创意。一直到今天,中国都是政府的创意极其强大,这和西方具有很大的区别。后来科举考试制度经过不断调整,突然有一天发现这朝里头怎么净是说浙江话、江苏话的,连皇帝自己都听不懂了,因为人家浙江、江苏的人都太能读书了。后来一看这样不行,就说咱们还是分南北榜吧,政府里的人不能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也得进政府,这样皇帝才能通过来自不同地域的官员了解这个国家,不能只有浙江、江苏两个省份的人来统治整个国家。于是当时就分了南北榜,北榜的成绩肯定没有南榜高,就和现在的高考一样,如果你在北京考清华大学肯定比在其他地方容易。后来在不同的朝代,由于有少数民族的问题,科举榜又分成了满蒙榜、汉人榜等,后来又给当官的孩子单列了一个榜,所有的“官二代”以九十取一的比例另外录取。当时就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平衡,但科举制度在中国和世界上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制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